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薛湧:中國人在美國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1-01-21 09:02:34  


 
  所以,在全球化時代,有多元的文化經驗和開放的心胸,對教育下一代非常重要。也正因此,中國家長要盡快走出“被蔡美兒代表”的憤怒,通過這一事件更深入地反省自己的問題。蔡美兒雖然極盡誇張渲染之能事,畢竟她還有個朦朧的 “中國底本”。比如,亞裔孩子自殺率偏高的問題,在這次“中國媽媽”風暴中被一些美國人提出。這和中國家長管得太嚴、期望太高、太過重視書本、致使孩子難以適應更豐富的社會環境恐怕有密切關係。更重要的是,如同許多美國批評者所指出的,中國家長過分強調書本和成績,乃至孩子長大後太循規蹈矩,不願意冒險。這限制了他們的成就。最近讓我最為感概的就是facebook的官司。Facebook的前身叫“哈佛關係”,本是三位哈佛學生的創意。他們曾找到一位叫VictorGao(名字一看就是華裔)的學生編寫程序。但這位姓高的同學拒絕當創業合夥人,而甘願打工拿400美元的現款。他離開哈佛時,把這攤事介紹給了Zuckerberg。Zuckerberg不僅決定入夥,而且把這一創意“偷走”,自己推出了facebook。如今facebook市值500億美元。

  在我看來,在美國的中國家長教育孩子時仍然過於保守。如今美國校園裡的中國孩子,長大後完全有能力充當美國社會的領袖,而不僅僅限於個人的成功。培養他們的領導力、創造力和敢為天下先的氣魄,是家長重要的使命。保守派評論家David Brooks對此就有很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蔡美兒的問題不是管教太嚴,而是對孩子過分保護、過分嬌慣。她不敢讓孩子獨自到同學家過夜,使孩子喪失了在新環境中處理複雜社會關係的機會。這種能力經常比苦練鋼琴更有挑戰性,而且在未來對於孩子領導一個群體或社會也更為重要。

  “中國媽媽”的風暴,本來是以抨擊美國教育開始,如今媒體正把注意力轉移到 “中國教育”的問題上。從長遠看,這對中國家長大有好處:凡是那些能不停反省自己問題的人,總會比較成功。而那些放下自己的問題不管、總是靠用放大鏡看別人問題而獲得自信的人,則最終會成為失敗者。(2011年01月21日08:33解放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