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誰是賽場上最可愛的人

http://www.CRNTT.com   2011-02-03 08:47:20  


2006年9月15日,中國網球公開賽進入第7日,李娜和丈夫及現任教練薑山出現在北京的賽場上。
   
運動員首先是人,而後才能是英雄 
   
  感動普通人的非金牌與“英雄”稱號,而是運動員本身

  李娜“澳網之旅”完結後,有外媒將稱“她不是典型的中國人”。個性鮮明的“湖北妹子”,在外國人眼中卻成了非典型中國人,足見中國運動員在國際上留下何種印象。事實上,無論李娜戰績如何,她都已是個不折不扣的“體育偶像”。體育專欄作者顔強就曾寫道,在一個大眾體育參與程度非常低的社會,“體育偶像”所能帶來的“幸福感”是需要的。人們熱愛觀賞體育賽事,並非為了運動員脖子上掛滿的金牌和僵硬的微笑,更不為他們的“民族英雄”稱號,而是這些“體育偶像”通過運動所傳達的人文精神。姚明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集體項目運動員,他感染觀眾的不是“奪金”、而是他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樂觀向上的氣質。

  “世界是平的”,有優秀的運動員才有真正的“體育大國”

  無可否認,體育競賽、國際賽事,幾乎天然能激起人們的國族認同。但全球化時代,世界已經變“平”。30年前,對自信極度渴求的中國借助舉國體制築起了“女排之塔”,今天,一直只顧得上往高塔“添磚加瓦”的中國人,卻不得不去顧及高塔的“塔基”──組成這份榮譽的一名名個體運動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觀眾為率領美國隊對戰中國的郎平加油的一幕,時刻提醒著國人,“為國爭光”早已有了另一層涵義:當大洋對岸的另一國將一名中國人奉為其師,這豈非中國更大的光榮? 
 
  結語:也許,多年以後人們仍能記住的,不是“飛人”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的豪言──“亞洲有我,中國有我”;而是上海游泳選手徐磊在“十運會”男子獲季軍後的真心話──“不是天才千萬別做運動員,太累了”。一名運動員之所以受人尊敬,絕不僅因為其在體育領域的驕人成績、也不僅因為他或她身後飄起的國旗,而是作為普通人的可愛之處。(來源:網易新聞另一面 2011年02月01日)  
 
新聞鏈接:宋石男:李娜的榮譽、自由與歡樂

2011-01-31 10:44:25 來源: 新京報(北京) 作者:宋石男

  李娜的勝利首先是她個人的勝利,其次是她老公的勝利,沒有第三了。國家的榮譽不該靠運動員去爭取,那是政客的工作。

  事實上,榮譽只屬於自由的個人。只有獨立的個體,才能真正享受到自由與榮譽,並從自由與榮譽中得到歡樂。自由、榮譽、歡樂是三位一體的。

  可惜了,李娜差一步就“創造中國人的歷史”。不過其實創造歷史是個偽命題,中國金花也是瞎起哄。這個曾質疑國家隊體制、感謝獎金不感謝國家的真性情女子,即使在澳網決賽中勝利了,恐怕也不喜歡那多人在她身上搭便車、打雞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