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埃及的“攤牌時刻”在半年之後

http://www.CRNTT.com   2011-02-02 09:05:12  


 
  巴拉迪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知名度,此次事件,他率先喊出“穆巴拉克下台”口號,並在穆巴拉克解散政府、任命副總統後繼續高調“追擊”,“取而代之”的姿態和呼聲很高。但正如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費里耶所指出的,巴拉迪影響力局限於自由派知識分子間,在傳統反對黨、軍方、兄弟會和此次街頭抗爭的最活躍組織者,成立於2008年的青年工團組織“四月六日運動”看來,都難以擔綱“帶頭大哥”,國際社會也質疑他“言語冒失”,特立獨行,一旦上台,很難擔負治國大任,更無法平衡軍方、世俗和宗教勢力間錯綜複雜的矛盾,此次他高調回國,固然聲勢不俗,卻也被一些“同志”譏為投機,更耐人尋味的是,歐美政府雖然紛紛向穆巴拉克施壓,要求後者“尊重合法示威權”、“改革政治”、“用對話代替對抗”,卻幾乎只字不提巴拉迪,顯然對其角色有很大保留,一些歐美分析家認為,即使在自由派行列中,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長、前外長穆薩也更能為各方所接受。但綜合來看,自由派力量單薄,且內部凝聚力不足,並缺乏外國政治上層的實際支持,此次事件,各自由派政黨中僅“瓦夫德自由黨(PLW)”這個小黨積極捲入,其餘大多表現謹慎,也許埃及的“後天”會屬於他們,但“明天”恐怕不會,即使埃及“變天”,兄弟會或軍界新強人也會輕易搶走他們的風頭。

  儘管年事已高,但從此次事件前後的表現看,穆巴拉克的頭腦依然好使,政治手腕也依然老到,儘管其家族、尤其妻子蘇珊會堅持扶植兒子接位,但只要穆巴拉克尚未老糊塗,他就該明白“傳子”等於政治自殺,而只要不“傳子”,軍隊和執政黨高層和他的緊密利益關聯就不會被打破。

  此次事件中,美歐各國表現謹慎,雖批評了穆巴拉克的一些做法,呼籲停止暴力和對抗,卻始終不願正面否定穆巴拉克政府的權威性,更只字不提反對派中最高調的巴拉迪,埃及是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也是西方對抗穆斯林極端原教旨勢力的中流砥柱,美國全球反恐的重要盟友和節點,阿拉伯世界中受美援最多的國家,美國及其盟國(尤其以色列)當然不願埃及發生變故,尤其“變綠”,儘管自由派中存在親西方色彩,但運動的主體,卻是對西方化不滿的下層民眾,兄弟會更是自1928年成立至今,始終打著“伊斯蘭教是一切問題標準答案”的訓條,很顯然,他們必須支持民主、自由,反對高壓和暴力,卻不會輕易放棄長期盟友穆巴拉克,放棄埃及的穩定,前提是穆巴拉克能給他們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比如“不傳子”、政府改組,和“只反極端、不反民主”之類。

  可能的變數,一是穆巴拉克突然身體惡化或死亡,二是在某些外力作用下,軍隊上層出現“埃及的阿馬爾(突尼斯事件中最終迫使本。阿裡逃亡的軍方領袖)”,周二事件升級後,曾有人懷疑,正在美國訪問的總參謀長薩米。安南會成為這樣的角色,但安南很快提前回國,讓猜測很可能落空。種種跡象表明,只要穆巴拉克不自亂陣腳,他很可能暫時熬過這次難關,或至少把總攤牌拖到9月大選前夕。(來源:南海網 作者:陶短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