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南蘇丹:公投之後的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1-02-09 13:59:08  


2月7日,蘇丹總統巴希爾“對南方兄弟們在公投中作出的選擇和即將誕生的南方鄰國表示祝賀”。
  中評社北京2月9日訊/在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擔心下,醞釀了6年之久的南蘇丹公投終於在1月9日如期舉行,南蘇丹390多萬有效選民通過一人一票的方式,自由選擇“獨立”或繼續留在蘇丹框架內。按照事先約定的“投票率超過60%,獲得60%以上選民支持的選項將成為有效選項”,在目前投票率“遠遠”過線的情況下,如果最終成為有效選項的是“獨立”,非洲第55個、也是全球最年輕的、為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國家,將在今年7月誕生。《南風窗》今日刊載文章“南蘇丹:公投之後的問題”,內容如下:  

南蘇丹:獨立還是自治

  儘管1月17日南蘇丹單方面公布公投初步統計結果,稱超過95%的投票者支持獨立選項,但最終結果的出台已一再被公投委員會推遲,從最初的1月20日左右,到1月30日左右,如今則被定在2月14日。推遲的原因,主要是技術性的:南蘇丹地域遼闊,基礎設施落後,且由於文盲率較高,選票系用特殊方式印刷(選項被印成兩幅圖畫,“一只手”為獨立,“兩只握在一起的手”為統一,投票者需用手指蘸上顔料,塗抹在自己選定的選項畫面上),雖然便於不識字的投票者投票、選擇,卻給選票統計造成了諸多不便。

  1月9日,與南蘇丹同時舉行公決,在“加入南方”或“加入北方”間作抉擇的南北方爭議焦點、盛產石油的阿蔔耶伊地區發生流血衝突。在此前後的一系列衝突中,有數十人死於非命。衝突的雙方,系親北方的梅澤利亞部落,和親南方的丁卡.恩古克部落,雙方互相譴責對方破壞公投。但除了這些不大的風波,整個公投進行得較為平穩。

  從目前的情況看,儘管喀土穆政府並不願意失去占國土面積1/3和人口總數1/4的南蘇丹——失去南蘇丹不僅意味著蘇丹“非洲面積最大國家”桂冠的喪失,更意味著財富的損失,因為南蘇丹石油產量占全蘇丹70%~80%,且擁有豐富的水源、森林和物種資源——但權衡利害得失,他們仍表明“尊重南蘇丹人民選擇和公決結果”的態度。巴希爾總統在投票前一周,一面呼籲南蘇丹人民“選擇留下”,一面公開表示,如果公決選擇分治,他將成為第一個承認南蘇丹國獨立的國家元首。

  由於1956~1972年和1983~2005年的兩次殘酷內戰令南蘇丹損失了幾百萬人口,更由於南方的黑人各族和北方的阿拉伯族歷史上積怨深厚,加上南北蘇丹文化不同源、同處一個國家的時間遠短於各自分治的時間,在南蘇丹首府朱巴和其它南蘇丹地區,許多人將公決當作“獨立倒計時開始”來看待和慶祝;一些選民甚至早就對外國媒體表示,投票支持獨立的“沒有98%也至少有95%”、“獨立沒有懸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