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春佳節實地觀察台灣民心指數上升

http://www.CRNTT.com   2011-02-10 08:38:36  


 
  實際上,當入園民眾徜徉在花團錦簇的花海中,身前是花,身後是花,近處是花,遠處是花,感受著花的洗禮,花的陶冶,花的芬芳,花的溫馨,就如欣賞著大型交響樂團伴奏的萬紫千紅混聲大合唱,確是另一種藝術享受。“台北花博會”以花為媒,用花的語言,打破了意識形態的偏見,那些曾經如同鬥雞一樣的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再也發不出任何噪音了。 

  “台北花博會”已成為台灣民眾非進場參觀不可的盛會,每天入場的觀眾都是很多,單是筆者入場的年初三這一天,就超過十萬人,估計總數已達四百萬人次。就此看來,八百萬人次的目標可以提前實現。台灣南中部民眾紛紛或是組團、或是自行駕車北上參觀,台北市和新北市各處酒店全部爆滿,卻是“害”得中南台灣的一些景點“等譕人”,只有大陸遊客捧場。幸得開放大陸遊客赴台觀光,否則這些景點在春節期間就將血本無歸。

  其實,要說大陸遊客最多的,還是故宮博物院和兩蔣靈寢,進內參觀的觀眾絕大部分是大陸遊客。如果不是開放大陸遊客赴台觀光,因為當地的原居民大多已到過故宮博物院,而台灣居民對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也懷有別樣的的政治情感,恐怕只能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最吸引大陸遊客的,是故宮博物院的兩件“鎮院之寶”--玉雕青菜蟈蟈和“東坡肉”。哪管它是真品還是為安全計而仿製的贗品,前三層後三層地圍滿了大批人,一批人看滿足了退下來另一批人又湧上去。還有那幅清版“清明上河圖”,也是令大陸遊客嘖嘖稱奇,而且也才得知原來“清明上河圖”有好幾個版本。也有人將之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比較,認為北京故宮是建築宏偉,台北故宮則是藏品豐富,並對台北故宮的保藏技術大加贊嘆,指出幸好當年這些珍藏是為躲避戰亂而裝運到大西南,最後轉運到台灣,否則難逃“文革”這一劫。

  台北動物園在春節期間也是人山人海,每天均有幾萬人進場。要看到最觸目的一對大態貓“團團”、“圓圓”,必須一早就作出預約。現在,“團團”、“圓圓”已成了台北動物園的鎮園之寶,大受歡迎。當初拼命攔阻這對大熊貓赴台的民進黨人,不知心中是否應當有愧?最令人感到寬慰的是,連台灣人也將這對大熊貓稱為“國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兩岸同屬一國的觀念。

  大陸和港澳遊客對台灣經濟復甦,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貢獻。“陸委會”就指出,自開放大陸遊客赴台觀光後,已為台灣觀光產業創造了九百億元台幣的外匯收入。不少台灣朋友在與筆者聊天時,都認為台灣經濟的復甦,全靠大陸支持,民眾對前景的信心正在提升。並期待在“ECFA”效應全面發酵之後,台灣經濟能進一步好轉,台灣的經濟前景將更美好。如果馬政府能夠因勢利導,搞好內政,予以配合,台灣要恢復到當年“錢淹腳目”的榮景,並不困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