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蘇丹公投牽動中美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11-02-14 13:52:13  


 
  外媒認為非洲是重要的中心地帶,而在非洲內部,蘇丹和乍得之間的中心地帶是重中之重。這就形成了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以來又一條重要的新戰線,是華盛頓和北京為爭奪對石油的控制權而展開的新冷戰。到目前為止,北京的牌比華盛頓玩得更機敏。

  長期以來,美國與蘇丹政府關係十分緊張,美方將蘇丹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美國對蘇丹的滲透一刻也沒有停止。從2005年南北方和平協議簽定,到2011年的蘇丹南部公投,這一系列進程都是在美國的主導下完成的。

  美國對這次公投如此積極,表面上看是出於最終結束蘇丹內戰這一人道主義目的,但實際上是希望在蘇丹南部獲取更多石油利益。美國的主要石油企業從上世紀70年代初起就知道了蘇丹的石油財富,從此,石油爭奪戰從那以後便沒有停止。雪佛龍公司在蘇丹南部投資12億美元,而雪佛龍的石油開採,卻引發了1983年的蘇丹第二次內戰。雪佛龍成為多次襲擊和暗殺的目標,並於1984年終止了開發計劃。

  1995年中國企業開始進入蘇丹進行石油開發。1997年,中石油控股40%的大尼羅河石油公司成立,開始開發雪佛龍等跨國公司退出的蘇丹南部的石油。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石油參與了1/2/4區(黑格利、團結和基康油田)石油項目,還從這些項目區中建設輸油管道,管道的另一端是紅海沿岸的蘇丹港,石油從那裡裝船運往中國。

  在全球能源市場經歷深刻變革、國際油價將有可能突破100美元/桶高點附近時,美國政府開始將中國的能源需求視為新威脅。他們在這次急於出手,就是試圖與中國一爭高下,從蘇丹南部的石油資源中分得一杯羹。

  不可否認,中國是世界石油市場爭奪的後來者。目前,世界排名前20家大石油公司壟斷了全球已探明優質石油儲量的81%。中國要想在西方國家苦心經營了上百年的全球石油格局中分享現有的油氣資源,必然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和制約。而且,今後中國在尋求石油資源上將不可避免地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展開競爭。 (來源:《能源》雜誌 作者:邱林 2011年02月12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