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時代在變:台灣的八○後社運青年

http://www.CRNTT.com   2011-02-16 11:14:49  


 
  這個“學運已死”的現象有現實也有迷思。

  首先,隨著政治上形式民主的完成,社會運動的制度化與專業化、以及新自由主義的時代精神伴隨著消費主義在九○年代的強大支配力,八○年代大規模的反抗風潮似乎只成為浪漫鄉愁。對新一代的青年來說,尋找反叛的姿態確實沒有以往如此容易。但這並非社會矛盾真的減少。

  再者,如果青年世代真的比二十年前更輕盈,這其實是社會的問題而不是年輕人。因為,這些輕盈與淺薄不是專屬於這個世代青年人的特質,而是當前整個台灣公共領域的病症。二十年前我們作為學生可以讀《當代》、《島嶼邊緣》等刊物或者更多報紙上的嚴肅評論,現在主要媒體上提供多少思辨養分給年輕人?更重要的是,但還好網路世界使得主流公共領域之外存在更多另類的公共領域,讓有心者更能接觸到廣泛而深刻的信息與知識。而事實上,在所謂的“學運世代”至今,校園中從來不乏關心或從事校園改革或社會實踐的學生;而從六七年前開始,更逐漸形成“行動主義”青年世代:先是有一批年輕人開始守護樂生,並逐形成一個行動網絡;然後二○○八年底爆發野草莓運動,幾百人從坐在“行政院”到在自由廣場埋鍋造飯,要求修改《集遊法》。

  此後這幾年的社會運動都可以看到一批批積極的年輕人投入,尤其是這幾年火熱的農村議題和環境議題,如反對《農業再生條例》、反中科、反國光石化,這批青年行動者已經成為這些運動的街頭前鋒或是深耕社區的草根工作者。在此之前,既有的社運團體和NGO是各個議題社運的行動主力,學運學生大多只是社運後備隊,但這幾年這些大多不屬於特定社運團體的年輕人,卻在這些重大社運議題上扮演了與既有的NGO攜手並進的角色。

  而這些青年的衝撞一波接一波。二○一○年四月,萬能科技大學一名學生邱智彥打算成立一個關心公共議題的社團,被學校屢屢打壓。他從上個月開始孤身在校門口孤靜坐抗議,竟然遭學校退學。這已經引起更多學生團體聲援他。

  即將在四月初來台演出的偉大歌手包布狄倫,曾在六○年代上半期有一首歌曲〈時代正在改變〉(TheTimesTheyAreA-Changing)成為那個時代青年運動的經典歌曲,而如今聽來竟是如此貼切:

  “政客們,請注意人們的吶喊/不要再阻擋在路上……一場戰爭正在外面進行/憤怒地進行/並且將撼動你們的窗和牆/因為時代正在改變。父母們,不要批評你不瞭解的東西/你的兒女已經不是你能掌控的……如果你不能伸出手幫忙,那就不要成為變遷的阻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