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怎看女醫生“等我下班再死”

http://www.CRNTT.com   2011-02-28 10:08:42  


“冷血醫生”醫生李某的微博截圖。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訊/這兩天,一個標注為“此汕頭女要火了”的微博被網友瘋轉。事件主角是汕頭市某醫院內三科醫生李某,她因為微博上讓患者“等我下班再死”等言論,被網友稱為“冷血醫生”。[詳見鏈接]

  在被網友們“人肉搜索”和被媒體廣泛報道之後,李某承認微博確為自己所發,並發出道歉信,向公衆致歉。而醫院也對她進行了最嚴厲的處罰——除調離臨床崗位、停止處方權外,李某現已被調至醫院洗衣房工作。

  網友們在這次事件中分為了兩個陣營,一方譴責,一方卻表示同情。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這位女醫師的言行不當呢?
 
焦點一:道德之爭
 
  正方觀點1:女醫師沒醫德,這也是醫療行業的普遍弊病

  有位網友說:“白衣天使,以前是個光輝的稱號,一如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現在,神馬都不是了。為了這個曾經的稱號默哀一分鐘。”這也是許多網友的共同態度。這個女醫師的事件一出,不少人都提到了曾經很轟動的“因醫生‘偷菜’致嬰兒死亡事件”。

  有評論認為,看病越來越難、越來越貴,表象所折射出的正是醫療行業職業道德的深層潰爛。正是基於這樣的環境,該微博才引發輿論嘩然。
 
  正方觀點2:這折射出普遍職業道德的淪落,是社會之惡

  不少人都認為,其實大家的憤怒並非針對李某個人,而是她代表的社會之惡。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當下的諸多職業,毫無倫理可言,不是說職業人缺乏倫理,而是這種職業被剝離了最起碼的道義與悲憫。譬如醫生收紅包,城管打人,法官判葫蘆案等。某些時候,他們並不想這麼做,然而,他們心靈的溫度敵不過行業規則(潛規則)的硬度,道德的召喚敵不過權力的摧折。不是人冷血,而是職業冷血,社會冷血。正因後者的冷血造就了李護士的“等我下班再死”。她對職業無愛,對所服務的對象無愛,她只愛自己。私欲橫行,是職業倫理的最大危機。

  所以有評論認為,我們需要反思的,是什麼樣的社會土壤才培養了李某的冷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