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色列襲擊伊朗引發國際政治經濟連鎖反應

http://www.CRNTT.com   2011-03-01 09:08:04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上月20日指控伊朗利用埃及的政治危機派遣兩艘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
  中評社北京3月1日訊/“……在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陷入政治社會危機後,以色列襲擊伊朗的可能性大增,甚至可能在3~6個月內發生。”上海《第一財經日報》昨天登載張庭賓的文章“以色列襲擊伊朗引發國際政治經濟連鎖反應”如是說,詳論如下: 

  國際油價會突破每桶147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嗎?

  2月22日,因利比亞危機升級,國際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現在看來,不能排除6~12個月內油價再創新高的可能性。

  之所以做出如此預測,因為在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陷入政治社會危機後,以色列襲擊伊朗的可能性大增,甚至可能在3~6個月內發生。

  2月11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宣布辭職,由於埃及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歷次戰爭的前沿,穆巴拉克政權是親美政權,一直對以色列採取忍讓妥協的態度,其辭職立刻使形勢變得微妙。

  2月22日,兩艘伊朗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這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的第一次。這反映了當下埃及軍方態度的轉變——由排斥伊朗到接觸伊朗,這會進一步增加以色列的危機感。

  引發此次危機的導火索——國際糧價暴漲背後有著人為操縱,至少是影響的影子。也唯有美國才有此影響力。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農業生產儲備國,是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控制國,也是主控農產品的國際投機資本的宗主國。糧價暴漲,對埃及這個糧食自給率僅58%國家引發災難性影響,這難免引發社會底層的憤怒,當這種憤怒同埃及西化精英對西方式民主的向往相結合,政治穩定的迅速失控在情理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