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反對派煽動“紫荊花革命”意欲何為?

http://www.CRNTT.com   2011-03-03 08:59:42  


 
  香港根本不存在發生類似“紫荊花革命”的經濟民生和社會政治條件。首先,香港雖有貧富懸殊,但香港不會有人沒飯吃,今天香港的每一個市民,無論貧富,都不能與政府提供的五大類社會服務,即房屋、醫療、福利、教育和勞工服務脫離關係。儘管香港的社會保障體系仍有不足之處,但從整體上看,向社會成員提供生活安全網的目標已經達到。而中東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又稱為“飢餓革命”,該地區幾億人處於赤貧和飢餓狀態,這是“茉莉花革命”形成的經濟民生條件。 

  其次,香港回歸後,港人能夠自己選舉行政長官,人大決定還訂出了2017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的時間表。多個國際性調查均公認,香港是全球最廉潔的地區之一。而中東北非一些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都是動輒三、四十年連續執政,導致政治獨裁和貪污腐敗,這是“茉莉花革命”形成的社會政治條件。 

  可見,“茉莉花革命”與所謂“紫荊花革命”,完全沒有可比性。反對派借“茉莉花革命”煽動“紫荊花革命”,完全是聳人聽聞,居心不良。 

民主黨刻意轉向右傾激進 

  香港的新預算案“派糖”總額超過400億元,體現了政府紓解民困的誠意,市民只是對“派糖”的具體方法及個別疏忽之處存在不滿。為回應市民的不滿,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已承諾會在三方面完善預算案,包括修改240億元注資強積金安排、退稅及照顧“N無人士”等,並承諾會盡快公布。在此情況下,反對派在本周日發起所謂“紫荊花革命”遊行,已經完全沒有理由。 

  民主黨、教協煽動所謂“紫荊花革命”,其實反映了三位一體的民主黨、教協、“支聯會”,在政改方案通過後,刻意轉向右傾激進的趨勢。第一,教協在去年10月施政報告發表後掀起一場反國民教育運動的鬧劇,當時教協理事會成員互發電郵,誣衊施政報告建議推行國民教育是對學生“禍害無窮”,聲稱要對此建議“窮追猛打”。教協將國民教育本身妖魔化和污名化,完全違反情理,是要以右傾激進姿態吸引激進年輕人選票。第二,去年12月諾貝爾和平獎在奧斯陸頒獎前夕,“支聯會”、民主黨和海外“民運人士”裡應外合、沆瀣一氣,在和平獎鬧劇中賣力表演,密切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第三,民主黨、教協、“支聯會”借司徒華去世,高調宣傳“支聯會”矛頭指向中央的政治綱領,並向特區政府施加壓力,要求讓海外“民運人士”來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玩弄“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政治把戲,企圖以逝者壓生者,搶佔道德高地,為今、明兩年的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造勢。其發動所謂“紫荊花革命”遊行,也包含為選舉造勢的目的。民主黨這樣做,說明其作為反對派的基本政治立場和政治性質並沒有因為支持政改方案而發生改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