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東社會五要素

http://www.CRNTT.com   2011-03-07 10:03:17  


 
  在巴林的60萬人口中,遜尼派占30%,什葉派占70%。巴林王室屬於遜尼派,代表遜尼派勢力掌握著國家政權,什葉派受到壓制。這種格局,決定了參加遊行示威的,絕大部分是什葉派民衆。巴林政府方面的任何讓步,不僅僅是對民衆訴求的回應,更意味著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權力的此消彼長。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面積僅有712平方公裡的巴林,觸動了沙特乃至美國的敏感神經。

  沙特、科威特等國都有為數不少的什葉派,巴林局勢的變化會不會殃及自身,會不會導致伊朗勢力在海灣地區的擴展,不僅海灣合作委員會的6個國家擔憂,與伊朗長期對立的美國也憂心忡忡。面對巴林的緊張局勢,有傳言稱沙特坦克於2月28日開進了巴林。

  在利比亞,撲朔迷離的局勢,並不能掩蓋部落的影子。600萬利比亞人,分屬100多個部落,其中有20多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卡扎菲所屬的卡達法部落是他的堅定支持者,馬卡裡哈部落也和他站在一起。實力強大的瓦法拉部落和祖維亞部落都表示了對反對派的支持。部落力量使得卡扎菲堅信自己絕非孤家寡人,他的兒子也警告稱,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對峙有可能變成內戰。反對派首腦之一穆斯塔法.穆罕默德.阿蔔杜.賈利勒嗅出了其中的味道,在2月26日表示,一切責任由卡扎菲一人承擔,卡達法部落不會因為卡扎菲的所作所為而受到株連。

  巴林和利比亞的例子說明,一旦教派和部落要素被摻雜進來,形勢的發展就會有些出人意料。

  事實上,還有一個要素也不能忽視,那就是民族的要素。在阿爾及利亞,局勢也出現了動蕩,但是還沒有發展到非常嚴峻的程度。阿爾及利亞的反對派,不論是“爭取文化與民主聯盟”(RCD)還是“社會主義力量陣綫”(FFS),都具有柏柏爾民族運動的特點,主要代表了占人口20%的柏柏爾人的部分訴求,尤其是卡比利亞地區柏柏爾人的訴求。正是這種情況,使得反對派在動員阿爾及利亞阿拉伯人的時候面臨更多的困難。

  上述五個要素,軍隊、宗教力量、教派、部落、民族,並不完全是彼此並列,而是相互叠加或重合。這些要素之間錯綜複雜的組合,讓我們在分析中東國家局勢的時候,需要更多的審慎。高度概括和簡單化,只能使原本就複雜的問題更複雜。

  2011年03月07日07:51東方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