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陸資來台投資鬆綁 如何評析

http://www.CRNTT.com   2011-03-09 10:20:11  


 
  這次,製造業項目開放25項,包括金屬模具、風力發電設備製造等10項無條件限制;肥料、機械製造等10項開放陸資參股投資的持股比例門檻是20%,合資新設的持股門檻是50%;其中最被關切的半導體製造、封裝測試、工具機製造、面板製造、電子及半導體的機械製造等五項,雖然開放陸資參股,但要求參股投資的持股比例門檻為10%,合資新設的持股門檻為50%,而且都必須提出“產業合作策略”,由“經濟部”進行專案審查。服務業開放冷凍冷藏倉儲等8項,要求陸資持股門檻是低於50%;公共建設開放國際會議中心等9項,其中民用航空站維修棚廠,限制軍民合用機場不開放,其陸資持股比例也要低於50%。

  這波開放,我們顯得相當務實,採“由緊而鬆”、“循序漸進”原則,適度開放一些有“錢”景、技術的項目,同時考量兩岸特殊關係,採正面表列方式,涉及農業、“國防”科技、重大資通訊領域者,不輕易開放。未來還可參酌開放外國人投資的歷程,並在兩岸關係穩定朝向正常化發展的前提下,凝聚台灣內部共識,借助陸資來台投資以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

  然一件事情總是有多種看法,對於某些偏頗報導,包括(1)大幅鬆綁陸資來台,未來台灣失業潮將更嚴重,台灣人恐將到中國(大陸)當“台勞”、(2)開放第二波陸資來台根本是殺雞取卵,將台灣經濟賴以維生的中小企業連根拔起,極度危險,等於讓台灣門戶洞開、(3)開放“陸資參股”對台灣經濟根本沒有實際幫助,頂多可以拿來當作炒股的題材。上述三點說法,筆者有不同想法,說明如下:

  一、大幅鬆綁陸資來台,這是讓大陸企業來台投資,而非讓台商外移到大陸,不知如何造成台灣“高失業”和“台勞”的結論?況且政府一直採取“循序漸進”模式放寬陸資限制,就是避免對本土產業造成衝擊,再加上過去2年來,開放陸資來台的“量雖少”,不到2億美元,但創造了3000多個就業機會,顯示政府加強外資及陸資來台發展,應能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