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卡扎菲大勢已去?

http://www.CRNTT.com   2011-03-31 09:22:18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訊/多國部隊空襲利比亞以來,軍事上已經形成了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和多國部隊聯合攻打政府軍的態勢,後者空中打擊,前者地面進攻。目前戰事膠著,還沒顯示出誰將吃掉誰的態勢,但這樣的膠著逐漸會被打破,因為多國部隊的轟炸不停不歇,政府軍被打垮只是時間問題。 

  而政治上,反對派堅持“卡扎菲即使投降也要受到審判”,西方也強調“必須追究那些應對襲擊平民事件負責者的責任”。可以說,卡扎菲將下台自不必說,下台後的處境也不容樂觀。

“弱國強人”引火燒身 

  卡扎菲政治上有悖西方推行的“普世價值”,與西方有價值觀衝突;外交上一貫高擎“反美”大旗,與西方有利益衝突。所以西方有拿掉卡扎菲之心,只是一直受道義和成本的限制。
 
  “弱國”讓西方打得起

  對卡扎菲動武的成本限制,包括人員傷亡和財力損耗兩方面的限制。用奧巴馬這兩天的話說就是:“我們之所以對利比亞採取有限軍事行動,主要是考慮到部隊和納稅人的風險,像伊拉克那樣成千上萬的死傷以及上萬億美元的花費我們承受不起”。奧巴馬的意思是,美國打不起了。

  但是歐洲的幾個國家還是躍躍欲試的,他們沒有像美國那樣有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個包袱,聯合多個國家及組織行動又可以分攤成本,面對利比亞這樣一個人口少底子薄的弱國又不用擔心動武的成本太過巨大。所以他們打得起。
 
  “強人”讓西方有借口打

  卡扎菲作為“強人”,在國內專權,使得他自己在道義上本就矮三分。但是利比亞畢竟長期穩定,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所以西方在道義上對其動武的理由還不夠充分。然而利比亞國內一旦出現騷亂,“強人”必然要對反對者出“鐵拳”,這樣一來西方就可以將其視為人道主義災難,於是就為動武找到了道義上的借口。
 
卡扎菲的兩個機會 
 
  對西方,仍有道義和成本的制約

  戰爭必然會造成人道主義危機,無論再怎麼強調“保護平民”,也難免造成平民傷亡。所以西方以道義為理由動武,卻又必然會製造新的道義危機,這一點看看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情況就再清楚不過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