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利比亞的短痛和長痛

http://www.CRNTT.com   2011-04-01 09:59:38  


 
  1個多月前,利比亞危機開始之初,卡扎菲衆叛親離,官員、軍隊叛亡相繼;如今他的形勢更糟,面對的敵人更強大,輿論的狂轟濫炸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但聯軍和反對派的“攻心”效果反倒變差,有組織的叛逃、嘩變絕少出現,這當然不是因為卡扎菲籠絡有術,或利比亞人有多“熱愛”他,而是因為“全民抗爭”色彩的褪色,和部族、地域對抗特性的凸顯,讓西部相當一部分原本並不擁護卡扎菲的部落和民衆,不得不站到“班加西人”的對立面。

  如果說,卡扎菲政權已日薄西山,“倒卡”無論如何都只是利比亞人的短痛,那麼這種因內戰而強化的地域、部族裂痕,就將注定是利比亞人的長痛。卡扎菲時代行將就木,班加西的委員會也好,過渡政府也罷,恐怕也只能是個權威和壽數有限的“過渡”架構,這個歷史上合不多、戰不少的年輕國家,要彌合裂痕,重塑國家認同,恐怕需要漫長的過程。(來源:2011年03月31日08:44東方網)

鏈接:決定卡扎菲命運的N種力量

  2011-03-25 11:58:48 來源: 《新世紀》-財新網 作者:王衝

  當亂潮席捲一個地區,鮮有幸免者。在中東北非地區,當下的潮流是革新,是革命,是結束老人政治。卡扎菲如今被放在火爐上炙烤,要想創造奇跡,得以幸免,需要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均發生有利於己的變化方可。

  當美國的轟炸機向卡扎菲的住宅投下炸彈的那一刻,世界各國的人都關心獨裁者卡扎菲的命運究竟如何。痛恨他的人盼著他趕快倒台,也有少數喜歡他的人盼望他能支撐下去。

  欲判斷卡扎菲命運,需先拋開情感糾葛,盤點決定其命運的N種力量。

  決定一個國家政權及其領導人命運的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所有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叠加,形成最終結果,它並不以人的意志和喜好為轉移。

  我們常說歷史的必然。比如說,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就是歷史的必然,這就是歷史潮流。孫中山先生就說,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縱觀世界歷史,當亂潮席捲一個地區,鮮有幸免者。在中東北非地區,當下的潮流是革新,是革命,是結束老人政治。突尼斯城管迫使小販自焚引發的革命之火越燒越旺,燒跑了本.阿裡,燒跑了穆巴拉克,而今,卡扎菲被放在火爐上炙烤,要想創造奇跡,得以幸免,需要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均發生有利於己的變化方可。

  就外部環境而言,美國、法國、英國的軍事行動已經開始,聯合國已經通過設立禁飛區的決議,局勢對卡扎菲相當不利。這些年,從米洛舍維奇到薩達姆,從塔利班到本.拉登,美國人的打擊對象鮮有幸存者。開弓沒有回頭箭,從價值觀、戰略利益、國內支持、力量對比等多方面看,美英法不會半途而廢,國際社會也沒有什麼力量讓他們半途而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