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神秘“會商”:北大為何驚嚇了我們?

http://www.CRNTT.com   2011-04-01 14:10:21  


 
  事實上,在“北大未名BBS”上,筆者看到,一些北大學生對該新聞感到困惑,看來,他們知道的情況,不比筆者多多少。此外,北大中文系的一個老師也表示,只是聽說過元培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一個系統,成績不合格馬上會有督導老師打電話,其他的信息聽上去仿佛是笑話。

輿論激烈批評

  不過,即便這是一篇隱隱約約,內容模糊的報道,依然引起輿論激烈反彈。知名媒體人楊錦麟在其微博上發表評論稱:“五四運動,不少被當局視為是‘思想偏激’的北大師生,其後多半成為當時思想解放運動的引領者,先行者,啟蒙者,實踐者,而一二九運動,更多‘思想偏激’者,多半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或投奔延安,或參加抗戰,他們幾乎都被列入當局中的黑名單,但這些人大多是共和國的建設者。時過境遷,這世道怎麼啦?!”而作家餘華言語也不客氣:在巴黎街頭看到一個話劇廣告,劇名是《結婚有害健康》,廣告醒目地印著煙盒上“吸煙有害健康”的警告。然後看到國內媒體說北大將對“思想偏激”等十類學生進行學業會商,看來“吸煙有害健康”還能夠延伸為“思想有害健康”。可是有個叫羅曼•羅蘭的人不同意,他說:“扼殺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謀殺犯。”

  當大多數輿論都批評北大馬上就要將一項內容模糊的“會商制度”推廣到全校的時候,北大的官方網站出現了一條新聞:《學業會商:一項支持學生學業的工作探索——訪學生工作部查晶老師》。在這個訪談中,查晶談到“會商不是管制學生,會商也不是處罰學生”,只是“提高深度服務學生的水平,努力幫助我們的同學順利完成學業”。並舉了兩個例子,“一位網絡成癮學生”和一位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學生經過會商之後,不僅改善了心理問題,學習成績也有了提高。而且那位“網絡成癮學生”是主動要求“會商”的。

  這篇訪談更像是針對輿論批評的一種辯解。不過,在質疑聲中,這種辯解顯得格外蒼白。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一篇疑似北大學生撰寫的博文:《來,讓我告訴你什麼是會商制度》。這篇博文提出幾個值得認真關注的問題。其中稱得上是“誅心之論”的觀點是:“今後很可能,所有退學的同學都要事先經過會商制度的鑒定,退學乃至處分這一原本屬於非學工部門的權力,將隨著會商制度的建立,漸漸轉移至學工系統,建議權也將漸漸成為一種強制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