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神秘“會商”:北大為何驚嚇了我們?

http://www.CRNTT.com   2011-04-01 14:10:21  


 
“服務學生”抹不去歷史愴痛

  為何北大學工部尚算清楚、明白的解釋不能夠平息輿論的不安情緒?為何一項僅僅是“服務學生”的工作會被解讀成學工系統爭奪它不該有的權力?

  一方面,學工部仍然沒有講清楚目前的試點工作的具體情況,會商工作究竟如何進行大家仍舊是一頭霧水。如果是具體的會商內容因為涉及到學生個人隱私需要保密,那麼會商的次數、比例、老師的工作詳情應該透露一些。否則將一個面目模糊的涉及到學生精神領域的措施馬上推廣到全校畢竟不是一種妥當的方式。在北大學工部的官方網站上,我下載了《輔導員深度輔導典型案例模板》,格式非常簡略,跟中學生考評沒有多大差別。難以相信它就能解決全球心理專家都難以界定、難以解決的“網癮”問題。另一方面,承擔重要職責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鏈接無法打開。相關學生“心理問題”的信息根本無法知曉。

  更重要的是,半個世紀以來,中華民族對集體精神管制有著痛苦的回憶。“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當然可以指向幾年前的馬加爵事件,讓人感受到“會商”機制的確勢在必行,但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稍有了解的人往往會想到“狠鬥私字一閃念”等針對個人思想的控制活動,這些活動的結果幾乎都是事與願違的。如果不定義清楚“思想偏激”就開始對它進行管制,那麼管制方在這塊“權力窪地”中就有可能成長為令學生警惕的、模糊神秘的強制權力擁有者。這,恐怕才是一篇語焉不詳報道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讓社會公眾內心惶恐不安的真正原因。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