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藥家鑫案報道的傷在何處?

http://www.CRNTT.com   2011-04-01 12:17:18  


藥家鑫受審法庭現場
  中評社北京4月1日訊/央視《新聞1+1》近日播出專題“藥家鑫:從撞人到殺人”,節目內容主要是藥家鑫的淚水自述與一位專家略顯怪異的點評,立即引發廣泛熱議。在微博上,對該節目的罵聲一片,有網友更喊出了咆哮體:“這樣報道藥家鑫案我們傷不起!”南方網今載評論文章“藥家鑫案報道的傷在何處?”指出,央視該報道確實有傷,一個小傷,一個中傷,兩個大傷……

藥家鑫案報道的傷在何處?

  2011年04月01日08:27 作者:四一,大學教師

  央視《新聞1+1》近日播出專題“藥家鑫:從撞人到殺人”,節目內容主要是藥家鑫的淚水自述與一位專家略顯怪異的點評,立即引發廣泛熱議。在微博上,對該節目的罵聲一片,有網友更喊出了咆哮體:“這樣報道藥家鑫案我們傷不起!”

  《新聞1+1》這樣的報道,當然有傷,但在指出其傷在何處之前,我想先為《新聞1+1》辯護幾句。 

  首先,《新聞1+1》採訪藥家鑫本身並沒什麼不妥。不少網友認為根本不該給“殺人犯藥家鑫”在鏡頭前流淚、自述的機會,這是錯誤的,也是危險的。“千夫所指,無疾而死”,這很痛快,但畢竟不是信仰法治的公民的正常心態。一個千夫所指的殺人嫌疑犯,也有機會在大眾媒體上亮相發聲,這才意味著文明與進步。 

  其次,引發爭議的這期《新聞1+1》節目,因未採訪受害者家屬而被不少業內人指責有失新聞平衡,但這指責未必站得住。央視此前曾採訪過受害者家屬,也播出了,只是未在此期節目而已。新聞平衡是通過媒體歷時性的充分報道來實現,而非單獨一個報道就必須窮盡所有方面的聲音。 

  再次,藥家鑫的流淚自述或有博取同情的嫌疑,但並非全無價值。如果其自述的深度和可信度足夠的話,至少能夠為犯罪學提供豐富的樣本素材,也能讓更多的家長反思,如何才能不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彈鋼琴,長大後卻成為藥家鑫。

  但是,上述辨析並不意味《新聞1加1》藥家鑫的報道就沒問題。央視該報道確實有傷,一個小傷,一個中傷,兩個大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