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40歲沒有4000萬就是人生失敗?

http://www.CRNTT.com   2011-04-07 11:51:34  


 
  如果是老子從小要求兒子升官發財,倒也是個人自由,一所作為知識殿堂的高等學府,如果用這種小兒科的標準來要求學生,恐怕是結結實實扇了北師大一記大嘴巴。北師大之所以叫做師範大學,而不叫北京教師技術學校,和它的校訓很有關係“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它的教育理念傳承了中國最古老的師道傳統。它被稱作師範大學,應該提醒至少這所學校的師生,做一個教師是要有“範兒”的。 

  什麼是教師的“範兒”呢,就是他的教育精神,他的價值觀,他自己推崇什麼,他把什麼視為教書育人的目標。

  歷史上也被北師大視為中國教育行業祖師爺的孔夫子,最能體現教師這個職業的“範兒”,他門下弟子3000,從事什麼職業的都有。其中有兩位賢者很有特點,一位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顔回,這個學生好學,品德高尚,但是很窮,孔子可勁地誇顔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另一個學生子貢,善於交際,特會經商,孔子稱他是“瑚璉之器”,意思是特別能出大場面。要說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他比顔回強一萬倍,如果春秋年代有福布斯排行榜的話,子貢不是首富也至少是個十強。直到近現代他都一直被視為中國傳統儒商的祖師爺。而且他對孔子思想的弘揚居功至偉,孔子能夠的周游列國,也少不了依靠子貢強大經濟實力的支持。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這樣寫道:“七十子之徒賜(子貢)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糠,匿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執而益彰乎?”如果擱今天的哪所大學,要出了這麼個傑出校友,還不得當寶貝供著。

  其實孔子也不是鄙視財富。孔子也很欣賞子貢在經商方面的兩把刷子。《論語.先進》中載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 

  但是要從總體比較誰是他最自豪的學生,孔子則在眾人面前都好不掩飾他對遠沒有賺出4000萬的顔回的偏愛和推崇。視顔回為他其他所有學生都比不上的,比如他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甚至孔子會直接問子貢,赤裸裸地宣稱,顔回就是比你強。《論語.公冶長》記載:“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也虧得子貢謙虛,說:“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夫子進一步強調:“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看到今天的博導理直氣壯地宣稱“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其實折射的是當代高等教育普遍的勢利病,“師範”之不存也久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