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林懷民:“雲門”是我介入社會的橋梁

http://www.CRNTT.com   2011-04-15 14:29:09  


 
讓人們懂得自尊和自信

  1961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高級講師的劉國鬆已在台展開了“中國現代水墨畫”保衛戰,“倡導中國畫的現代化”;1966年,白先勇小說《游園驚夢》面世,15年後搬上舞台;1967年,台灣音樂家許常惠創辦中國民族音樂研究中心,此前他發表的《鄉愁三調》、《葬花吟》等作品揉合了中國風味和現代音樂手法。這些都曾被林懷民看在眼裡,記在文中,他說:“每一天,仿佛都有一扇新的門為我打開。”那個時代還有保護台灣古建的夏鑄九,創辦《漢聲》雜誌的黃永鬆。前人們從西望轉為回首,回台的林懷民則選擇現代舞這個台灣完全陌生的媒介,邁出了獨特與躍動的步伐。

  林懷民說: “讓人們懂得自尊和自信 ,這是我創立雲門的目的。”

  1973年,台灣地區“實行戒嚴”已有24載。談及那個年代,林懷民皺了皺眉頭,說道:“劇本、文學、歌曲,但凡有文字的東西都檢查得很厲害。因此被抓的事我常聽到。你知道嗎?向日葵是禁止出現的,因為它代表著‘東方紅’。他們的想象力真是太恐怖了!”

  最邊緣的舞蹈成為突破口。貌似“草台班”的雲門舞集在這一年於開始公演。林懷民說:“破天荒的,一個本地舞團的表演場場爆滿。”一來林懷民知名作家的身份帶來關注,當時台灣民眾的精神渴求更是強烈,雲門“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的創團口號太吸引人。“基本上在那個時代,大家對於新東西非常饑渴,並且尊敬”,林懷民說:“演完後好評不斷,只有一個報紙問‘為什麼要穿三角褲在上面跳舞呢?’我們當時真的很異樣,全世界都沒有這種例子。”

  舞蹈並不是永遠的避風港,雲門舞集在台灣的風靡招來了“警備總司令部”。“他們帶了很多單位來看我們跳舞,然後到後台找我開會。他們都覺得舞蹈挺好,但還是非常客氣地說:‘抱歉打擾你,只是有這麼多的匿名信寄來,我們必須要開會處理。”林懷民用手比了一個大約一米的高度。

  “可怕的是自我審查,而不是審查。更可怕的是無意識的自我審查。” 林懷民語速緩慢,但語氣堅持。或許他指的是我們對歷史的習慣性忘卻。1978年,雲門舞集的重要作品《薪傳》問世。林懷民說創作靈感源自他在世界各地遇到的台灣普通人:柏林圍墻前充滿自信的十七歲女生,故鄉堅持建設“我們的浴室”的老先生,為雲門捐款的雜貨店婦人、在法航為台灣乘客爭取應有權益的台商、和知識分子闊論台灣政治的的士司機……

  “在修訂《薪傳》的時候,我渴望表達出他們精神的萬分之一。《薪傳》裡的人物不是希臘羅馬英雄,不是‘五月花號’的英雄,而是根植台灣大地,為更好的明天打拼的凡人。”林懷民在報紙上這樣寫道。他一邊編舞,一邊和好友同在媒體上撰文,他有一種魔力,讓台灣人覺得雲門是大家的雲門。

  “《薪傳》是第一個以台灣歷史為題材的作品,非常重要”, 林懷民說:“但這不是很丟臉嗎?它直到1978年才出現。”這部以“明代天啟四年,顔思齊率漳泉人士在今天的嘉義縣境內建立了笨港十寨”為頭,講述“自先民在台灣建立基業開端的《台灣通史》”的舞作,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存在著風險。林懷民將首演送回家鄉嘉義笨港十寨舊址。他如今笑著說:“當然是出於對顔思齊和笨港十寨的致敬,但真正的原因是遠離警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