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未來的貨幣政策執行將更加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4-17 09:04:19  


新貨幣政策工具的逐步使用,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貨幣政策調控開始應時而變。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訊/中國央行今年提出了一系列新調控工具的設想。這些新貨幣政策工具的逐步使用,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貨幣政策調控開始應時而變。中國證券報發表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文章認為,明確“社會融資總量”的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使用“差額存款準備金率”等新貨幣政策工具,意味著中國未來的貨幣政策執行將更加現代化。

  更宏觀地考察貨幣流動

  文章分析,社會融資總量的規模近年呈現出快速上升趨勢,尤其是在2009年和2010年兩年。同時,新增信貸規模在社會融資總額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這表明新增信貸規模這個指標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開始出現下降。

  而從其他一些相關的指標來看,社會融資總量與新增銀行信貸相比,也顯得更加符合宏觀經濟的波動性。從央行提供的一系列數據來看,社會融資總量與各主要宏觀指標的相關性,也相比人民幣貸款為高。

  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以貨幣供應量為操作目標的貨幣政策,執行起來看似很容易且方便,但在現實中遭遇了很多問題。比如說,由於銀行信貸資金被嚴格監管,大量資金通過其他途徑進入實體經濟,從而創造出各種在監管視野之外的資金流動。近年來興起的各種銀行理財產品就是典型案例,各種信托資金也成為企業在銀行信貸之外獲得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這就造成了一部分資金的“體外循環”,並造成了實際信貸規模的擴大,也就形成了所謂的銀行“表外資產”。大規模的“表外資產”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統計和監管,可能造成整個金融體系的失控。

  從貨幣經濟學的歷史來看,很多成熟經濟體已開始採用更有廣度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工具。比如說,歐洲央行採用M3這樣的指標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工具。與M2相比,M3增加了貨幣市場資金、短期債券市場資金以及回購資金。在歐洲貨幣政策的決策者看來,M3更能反映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尤其在市場資金變得更加短期和更加投機的背景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