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孫立平:中國貧富差距再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1-04-18 08:57:17  


 
  財富在不同群體或個人間是如何轉移的? 

  剛才說了分也分了、轉也轉了、征也征了,這個時候你口袋裡的還不就是你的,還得有一個掏腰包的過程,就看誰掏誰的。這個掏腰包的過程,是指財富還有一個在個人和群體之間進行轉移的過程。較早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是北師大的經濟學家鐘偉,他在2004年時曾經進行過一個研究,雖然他不是正面來研究這個問題的,但是涉及到這個問題,他計算了四種方式的掏腰包。

  第一種是企業老板掏勞動者的腰包、掏工人的腰包,指以壓低工資、少給社會保障的方式獲得超額的利潤,當時他說工人的工資和社保偏離正常的狀態大約每個月有200塊錢,打工者當時是1.85億,計算下來老板和企業大約是掏了工人4400億元的腰包。 

  第二,通過銀行存貸款的方式實現的掏腰包。銀行的存貸款,實質是富人、企業向一般的老百姓、窮人借錢的過程。這在中國有掏腰包的意思,不是說不還,問題是出在利率上,就是說你借了錢,你得付給人家利息,但問題是我們這是負利率,正常情況下是兩個點的負利率,簡單來說就意味著你年初時將這100塊錢存到銀行裡,到第二年初了,銀行將這個本給你了,同時給你3塊錢的利息,但是這103元已經相當於你存進去時的98元了,也就是說借錢的人少向被借的人支付了利息,這就相當於掏腰包了。按照當時鐘偉的計算,這個大約一年有600億元,但是考慮到現在存貸款的規模,考慮到今年和去年的物價,通過這個實現的掏腰包,也就是說借錢的人向被借錢的人掏腰包應該是在1000億元以上。 

  第三是中小股民的損失。2004年時還是一個熊市,根據他的計算當時中小股民在股市上的損失是1500億元。 

  第四是在土地轉讓的過程中,鐘偉計算是3300億元,上面提到耕地變成商業地,100萬中政府拿40萬,我們將之算在第二個環節裡,但開發商拿的40萬,就屬於掏腰包的過程。

  按照今天的情況來看,至少有另外幾種是值得我們特別重視的。首先是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中實現的財富轉移。這主要涉及兩個環節。一是直接融資。按照道理說,個人在股市中的投資應當是屬於投資的範疇,應算在個人財富的變動當中。但中國的情況有些特殊。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股市融資額達到3.7萬億元,而給予公眾投資者的分紅卻不到4000億元。但在同時,由公司上市造就了824個億萬富翁。二是個人或機構在股市交易中的盈虧。2010年全年中國股市蒸發了上萬億元財富,年跌幅達14.31%,投資者70%虧損。由此實現的財富轉移是一個無法計算的數字。 

  另一個因素就是通過價格實現的財富轉移。“移動通訊與中國社會”課題組對居民使用手機的狀況的調查顯示,手機資費已經占到居民收入的5.43%,而在年收入不到10000元的手機人口中,占到了10.31%.世界銀行在2007年的一份報告中認定,受高通行費的影響,中國成為了全球物流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在中國,全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 D P比重的21.3%左右,而發達國家則是10%左右。由此可見,由壟斷造成的財富轉移效應也是不容忽視的 

  再有是行賄受賄。類似的財富轉移渠道是廣泛存在的,比如提成、回扣有許多就屬於這一種。人情往來中實現的財富轉移也值得重視。這方面既缺少相關的統計數據,也缺少系統的調查數據。但推斷應當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這當中有一部分會互相抵消,但我們知道,在不同地位人們人情往來中,遠不是對等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