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孫立平:中國社會正在加速走向潰敗

http://www.CRNTT.com   2011-02-17 09:18:47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孫立平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訊/人民網昨天登載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孫立平的文章“中國社會正在加速走向潰敗”,內容如下:

  1.我們是不是焦慮錯了問題?現在人們都在關心社會矛盾、社會衝突、群體性事件等問題。之所以有這樣的關心,是擔心發生大的社會動蕩。但事實上,對中國社會最大的威脅可能不是社會動蕩,而是社會潰敗。

  2.社會動蕩是指嚴重的社會衝突會威脅政權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而社會潰敗則是社會肌體的細胞壞死,機能失效。說的形象一點,動蕩好比是健康的身體被別人打傷了,而潰敗則是自身的組織或細胞出了嚴重的毛病。費孝通先生的“社會侵蝕”和亨廷頓的“政治衰敗”兩個概念可以深化我們對這個現象的認識,儘管這兩個概念與我們這里討論的“社會潰敗”的含義並不完全一樣。其中後者的含義可能會更接近一些。

  3.社會動蕩的反面是社會穩定,社會潰敗的反面是社會健康。儘管這兩者經常是有關聯的,但需要加以區別。現在的問題是,對前者的誤判往往成為治愈後者的障礙。這就好比一個癌症病人,需要做手術。但醫生誤診其有嚴重心臟病,無法做手術。實際上這個人可能並沒有心臟病,或即使有也比較輕。但這種對前者的誤判無疑會導致對後者的治療。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對克服社會潰敗所必須進行的一些變革,往往由於擔心其威脅社會穩定而被束之高閣,結果是使社會潰敗的趨勢日益明顯。

  4.在最近的文章中我一再強調,儘管目前社會矛盾較多,甚至有激化的跡象,但中國發生大規模社會動蕩的可能性並不大。對於這個問題,大約 10年前我就曾經寫過文章,去年年初在南方周末上也有兩個版的訪談,一再強調的就是這個觀點。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由於對不穩定因素、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估計過高,使得我們形成了一種穩定壓倒一切的思維定勢。在這種思維定勢中,穩定似乎成了一種終極性的否定因素,一切都要為穩定讓路。結果是許多該做的事情無法去做。其實,一年365天,不是有這樣的事情就是有那樣的事情;一個國家13億人口,大災小難也總是免不了的。如果總是刻意尋找不穩定因素,當然會找得到的。更何況失控的權力還會不斷製造出“群體性事件”(如最近貴州銅仁地區德江縣的所謂群體性事件就是由政府異想天開的制止群眾性娛樂活動引起的)。關鍵是用什麼樣的心態看待這些問題。世界上哪個國家像我們這樣刻意地去尋找不穩定因素,都是找得出來的。但只有我們有穩定壓倒一切,有“維穩辦”這樣的機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