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紀念梁思成:科學規劃是一種態度

http://www.CRNTT.com   2011-04-21 10:37:17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訊/2011年4月20日是梁思成誕辰110周年的日子。梁思成是中國現代建築教育的奠基人,是中國古建築研究的先驅者,是中國文物建築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倡導者,也是中國現代城市規劃事業的推動者。他在60多年前提出的北京未來城市規劃的設想具有驚人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而當年他為保護北京古建築所作的努力,也讓今天的我們肅然起敬。紀念他是對科學嚴謹的城市規劃態度的尊重。

  ■ 基於“有機疏散”理論的“梁陳方案”  

  ——芬蘭城市規劃師沙裡寧在1918年設計赫爾辛基城市規劃時,提出了著名的“有機疏散”理論。在他看來,城市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並非道路面積不足,而是城市功能組織不善,迫使工作人口每日往返“長途旅行”。他建議把城市的人口和就業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髮展的非中心地域,盡可能實現每個區域居住與就業的平衡,從而最大限度避免跨區域交通的發生。

  上世紀40年代便提出成熟的城市規劃概念

  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梁思成閱讀了沙裡寧的著作《城市:它的的產生、發展與衰敗》,受其影響,梁思成在《大公報》上發表了《市鎮的體系秩序》一文,指出戰後中國城市發展須避蹈西方覆轍,否則,“一旦錯誤,百年難改,居民將受其害無窮。”梁思成在文章中提出的對策正是“有機疏散”的概念,即將一個大都市分為許多“小市鎮”或“區”,每區之內,人口相對集中,功能齊備,區與區之間,設立“綠蔭地帶”作為公園,並對每個區的人口和建築面積嚴格限制,不使成為一個”龐大無限量的整體”。

  60年前“梁陳方案”就曾明確劃分城區功能

  1950年2月,梁思成與曾在英國接受城市規劃系統訓練的陳占祥,提出將行政中心區安排在北京古城西側建設的方案——《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也就是著名的“梁陳方案”。他們所構想的北京市區,由古城區、行政中心區和商務區組成,相互以綠帶隔離;各個城區之內,居住與就業相對平衡,跨區域交通被盡量減少——這正是沙裡寧所理想的“半獨立城區聯盟”。

  “梁陳方案”的核心提議是:為疏散舊城壓力,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城。新市區主要在復興門外,長安街西端延伸到公主墳,以西郊三裡河作為新的行政中心。就像城內的“三海”之於故宮一樣,把釣魚台、八一湖等組織成新的綠地和公園,同時把南面的蓮花池組織到新行政中心的規劃中來。

  “梁陳方案”準確預言行政中心規劃不合理的惡果

  兩位學者曾經預言,如果將行政中心等城市功能集中在古城區內發展,不但會損毀文化遺產,還將導致大量人口被遷往郊區居住,又不得不返回市區就業的緊張狀況,“重複近來歐美大城已發現的痛苦,而需要不斷耗費地用近代技術去糾正。”然而他們的建議未獲采納,預言也不幸成真。過去50多年間持續在古城之上建新城的後果是,功能過度密集的中心城區成為吸納發展機遇的“黑洞”,城市的“大餅”越攤越大,郊區出現的若干個數十萬人口的睡城更是惡化了這樣的局面,城市的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