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悖論:經濟發展亮麗馬英九民調卻黯淡

http://www.CRNTT.com   2011-05-13 08:22:06  


 
  實際上,自馬英九一九九八年參選台北市長以來,他每一次參加選舉,包括二零零二年爭取連任台北市長,二零零八年參選“總統”,及二零零五年與王金平爭選國民黨主席,包括《遠見》在內的各家民調,馬英九無論是支持度還是看好度,都是大幅領先其對手的,從來都沒有發生過他和對手之間旗鼓相當,不分軒輊的。 

  尤其是令人不解的是,目前台灣的經濟發展走勢頗佳,已以二零零八年九月開始的全球經濟低迷中強勁復甦過來,在經濟成長率、對外貿易、外訂訂單及工業生產等方面都表現亮麗。去年台灣地區的經濟成長率達到百分之十點八,比中國大陸的百分之十點四還要高。去年台灣出口達到二千七百四十三點四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三十四點八,為一九七九年以來的最大增幅。而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五千二百六十億美元,首度突破五千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但是,一般百姓對此卻感覺不到,因而被稱為“無感復甦”。去年底國民黨在“五都”選舉中形勝實輸,被台灣媒體形容為“國民黨敗在南台灣人民復甦無感”,並認為南台灣經濟不好,“中央”絕對有責任,但地方政府也難辭其咎,只是地方政府很會宣傳,放煙火、辦活動,製造有在繁榮地方經濟的現象,讓人民普遍對地方政府有好感,把經濟不好全歸咎在“中央政府”身上,這也是南部每逢選舉,藍輸綠贏原因之一。藍軍只有拼好經濟、選對人才、放大格局,才能穩住“二零一二”。

  為何包括南部民眾在內的多數台灣民眾,會感受不到經濟復甦的喜悅呢?看來,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其一、有可能是目前的高增長率,只是對三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的補償性增長,不具實質意義。實際上,台灣二零零八年和二零零九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是遠低於正常水準的負百分之一點九三和百分之零點七三,去年的成長有一部分是要補回前兩年流失的成長,從較長期的觀點而言,人民當然不會覺得今年的成長有多好。另外,由於製造業三兆的產值有一半是要付給機器折舊,因而經濟成長也被這一因素所抵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