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提升和強化中國金融戰略中的安全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1-05-13 10:44:04  


應警惕“美元陷阱”,增強金融安全的戰略意識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訊/《經濟參考報》今日登載浙江大學金融系副教授,中國黃金投資研究所所長景乃權的文章“提升和強化我國金融戰略中的安全對策”,全文如下: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也付出了巨大代價:轉型瓶頸、環境污染、資源浪費、房產泡沫、勞工傷殘、貧富加劇、通脹壓力、貪污腐敗、國際壓制等等,很多複雜的現實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經濟轉型能否成功依然不容盲目樂觀。可以說目前中國經濟形勢整體向好,但中國經濟金融安全依然面臨前所未有的諸多風險和困境。前期信貸大量投放,大量資金進入虛擬經濟領域,催生資產泡沫,銀行體系面臨的風險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已經顯現,貨幣政策的調整空間越來越小。而房地產泡沫正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增大。國際貿易糾紛增多,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

  在目前錯綜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準確把握中國經濟金融安全問題,需要從現階段經濟金融形勢的主要特征入手進行分析。

  後危機時代———八大特征

  從宏觀意義上講,通過對後危機時代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歸納,作者總結出後危機時代八大主要特征。這八大特征呈現出了中國經濟金融安全所面臨困境和機遇的宏觀發展趨勢:

  第一、低碳經濟科技創新標誌化

  低碳經濟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標誌。低碳和環保作為全球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形成了第五次全球產業浪潮;而科技創新是中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原動力。低碳經濟和科技創新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中國金融業提供了新的服務和產品創新領域。

  第二、全球性機構話語權分散化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不利地位以及所面臨的諸多國際問題,歸根結底是缺乏全球性機構的話語權問題。隨著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國際地位的提高,目前全球性機構和組織的話語權開始分散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