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高油價的應對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11-05-23 09:36:59  


 
  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通脹的間接影響比較重要,主要指油價上漲將帶動包括煤炭和糧食等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導致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間接影響的殺傷力更大,因為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最難對付。在中國工業產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油價上漲的間接影響的滯後期可能更長些。對於工業來說,能源價格上漲開始時更像加稅,導致廠家利潤減少或虧損。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時間,能源價格上漲一定會反映在消費品價格上。量化油價上漲對通貨膨脹的間接影響不容易,對於各個行業來說,間接影響取決於商業周期、市場競爭程度和企業消化額外能源成本的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油價上漲可以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業生產資料如化肥價格會跟著油價上漲,即使從農民那里購買的農產品價格不變,運輸成本的大幅上漲也足以推動農產品價格上漲。在現行的消費價格指數中,食品的權重約為32%,僅僅食品價格上漲就足以對消費價格指數產生重大影響。

  因此,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影響是間接影響,是從生產成本上對PPI和CPI產生壓力,政府很難通過財政或貨幣政策對付這種成本推動型的通脹。

  高油價短中期應對措施

  文章分析,短中期應對高油價的辦法無非是節能和替代。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的能源需求特征和低碳發展提高了節能和替代的難度,也使政府宏觀決策面臨挑戰。成本推動型通脹一般來說很難對付,歷史的情況說明,當能源成本高漲,產品價格跟著高漲,政府被迫采價格管制和補貼,市場體系受到嚴峻的挑戰,效率和公平都受到嚴峻的挑戰。

  對於消費者和企業來說,短期的應對是減少消費和尋找替代。兩者都不容易,都會有成本,通常希望依靠政府控制油價來減輕負擔。但是,政府控制油價是有成本的,這種隱形補貼不利於公平和效率,可能會導致更高的能源成本。實現中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有利於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減緩資源環境壓力。進一步說,無論通過財政補貼或國企虧損,最終都是全民買單。

  當然,現階段的社會承受力的確也是政府必須考慮的一個方面。由於稅費問題,中國目前的成品油價格已經處於比較高的水平。政府一方面需要鼓勵油企的生產積極性,防止短缺;另一方面要合理減輕消費者應對高油價的負擔。政府一方面希望更為市場化地調整成品油價格,另一方面又要應對高油價對企業生產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帶來的影響。

  因此,成品油價格機制不能放棄,沒有一個有效的定價機制,價格、企業運行和投資都將充滿不確定性。政府可以在考慮保證成品油價格機制下,考慮一些相對市場化的解決方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