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許小年:中國奉行凱恩斯主義走火入魔

http://www.CRNTT.com   2011-06-03 09:18:23  


 
  在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分析框架中,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不可兼顧:要想保增長,必須容忍通脹;要想控制物價,必須犧牲增長。這個政策上的兩難導致了政府的猶豫不決,以及民眾和企業對緊縮的抵觸。實際上,兩全之計是存在的,但必須到凱恩斯經濟學之外去尋找,將研究和關注的重點從傳統的需求分析轉向供給,從投資、消費、出口需求轉向供給仍處於短缺狀態的部門。

  凡價格高漲,必然是供不應求。以金融行業為例,眼下民營企業融資困難,黑市利率高達50%,甚至超過100%,說明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供應嚴重不足。不是因為銀根緊了和資金缺乏,而是中間渠道不暢通。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麼國企沒有資金問題,為什麼各地仍在拉閘限電,為什麼木材、中藥材等商品的炒作依然火爆。如何將社會游資引向實體經濟中的企業?放鬆管制,讓更多的民營小型金融機構進入市場,發揮金融中介作用,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活躍地方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我們不差錢,差的是機構和渠道,差的是金融開放。

  供不應求的另一行業是房地產,房價就是供需失衡的反映,而房地產的瓶頸制約因素又是政府壟斷的土地供應。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決定當期房價的不是當期的供給和需求,而是預期的供給和需求。“18億畝紅線”已在社會上牢牢地建立了土地稀缺從而房產稀缺的預期,干預房地產的18般兵器(“國十條”和“新八條”)又大大增加了未來的不確定性,當期開發規模隨著銷售額的萎縮而減少,勢必引起未來供應量的下降,調控政策強化而不是削弱了供應短缺的預期,增加而不是減少了房價上漲的壓力。

  保障房是否可以增加供給,扭轉供不應求的局面?我認為可能性不大。以“大躍進”方式上馬,保障房本身就問題重重。蓋房的土地在哪裡?資金在哪裡?交通、商業、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誰負責提供?有無足夠的建築施工能力?怎樣保證施工質量?保障房建成後如何分配?市民是否願意去住?若不研究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僅僅簡單地用行政手段把指標強壓給各級政府,結果一定是弄虛作假和騷擾民眾。媒體已有報道,一些地方將拆遷安置房、教師和員工宿舍算作保障房,凑數完成任務,實際並未增加有效供給;在另一些地方,政府預收了幾十年的房租,以籌集建設資金。做不到的事非要承諾,畫餅充饑吊起了胃口,預期一旦落空,饑餓感更加強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