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熊丙奇:高考改革實質是權力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1-06-08 11:16:37  


上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中評社北京6月8日訊/昨日是2011年高考第一天,南科大45名學生拒絕參加高考成為一大話題。上海《第一財經日報》今天登載上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的文章“高考改革實質是權力問題”,就此一話題涉及的高考改革進行了評論:

  據《山東商報》6月3日報道,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幹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考試制度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考試公平是底線。教育部考試中心也在積極參與。最後出台的改革方案要遵循《教育規劃綱要》的精神,面向社會徵求意見,還要邀請國外考試機構、評價機構進行研討。

  昨日是2011年高考第一天。南科大45名學生拒絕參加高考成為一大話題。據《京華時報》6月6日報道,南科大校長朱清時明確反對讓學生參加高考,他說:“高考成績好不好姑且不說,回去參加高考就是讓所有人都回到體制內。這樣的實驗還有什麼意義?”

  對此,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自主招生是很重要,但要看自主在什麼地方,考試要考,分數要有,不然你怎麼判斷學生質量?自主在於不同學校不同院不同系,可以設定不同的分數線,上線的學生還要進行面試,這是在政府定的規章裡面,一部分的自主權。不然怎麼選拔學生呢?不參加高考,自己出卷,三五個人出的題目,是不是就一定比高考命題組的質量好?

  我理解吳家瑋先生的意思是,自主招生應該是基於統一考試基礎上的學校自主。這是我一直贊成的一種自主招生模式。但是不是由此可以推論出南科大的學生參加高考也是合適的呢?考慮教育公平和學校自主權的高考改革究竟又該怎樣推進?

  從學校的自主權分析,自主招生大致有三種境界。

  其一,學校完全自主。這就是考試、招生完全由學校操作,可稱為學校完全自主。但這種模式只適合精英教育以及小規模招生。而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情況下則不合適,每個學校自行考試錄取,不但增加學校招生成本,也使考生疲於應付,而且,也確實有公平、公正之虞。

  其二,統一社會化測試+學校自主。在這種模式中,考試由社會機構組織,學校自主認可,想報考某校的考生自主選擇參加某一考試,並以這一成績去申請大學。其中,統一的社會化考試靠市場競爭確立地位,為學校招生提供公平的底線,也減輕學校自行舉行測試的成本。美國大學的入學制度,基本上就是這種模式,可供學生選擇的考試有SAT、ACT等,SAT和ACT的成績是申請大學入學的基礎。

  其三,國家統一考試+學校自主。這類自主招生,考試由帶有政府性質的機構組織,由行政賦予考試的權威性,所有大學的入學都要以這一成績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各校的培養特點自主招生。我國周邊的韓國與日本就採取這種模式,如吳家瑋先生所言,體現了政府要求和學校自主的結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