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棄考與被棄考:高考生死結

http://www.CRNTT.com   2011-06-09 09:43:12  


 

  症結:這樣的自主招生制度很容易讓人害怕不公平,公平二字本是高考最可貴的

  南科大的45名學生的勇敢行為被不少人贊許,然而也被不少人質疑。問題在於:想得更遠的人認為,假如允許南科大不經高考就招生,而且它“自授”的學歷學位又經國家認同的話,那麼,讀不好書的權勢者子女、有錢的紈袴子弟今後便都可以隨意拿到南科大文憑、學位,屆時,朱清如校長能堅持“原則”嗎?這和許多的“自主招生”考試為人詬病的一樣,人們都很擔心這又造成新的權力尋租空間,形成新的不公平。

  當然,如果南科大是個徹徹底底的體制外學校,是所私人辦學的學校,那麼它愛怎麼招生,怎麼授予學位都是這所學校的自由,這是學生和家長們用腳投票的結果。偏巧南科大的出資人是深圳市政府,也就是說它是所公辦大學。那麼,目前的背棄體制、破釜沉舟就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了。

  人們對自主招生的詬病,關鍵還是在——害怕踐踏公平。這說起來像是段繞口令——人們因為高考能公平地提供上升機會而一窩蜂選擇,卻又為此焦慮,呼喚改革體制;有吃螃蟹者改革時,人們又害怕這會踐踏公平。

  ■ 還有不該遺忘的一類人:貧困的“被棄考生”

  “入不敷出”:農村孩子棄考主因

  09年開始,媒體就不斷關注高考棄考現象。而這些棄考者中,最大的群體就是來自農村的孩子們。他們當然不是因為“多元化的人生選擇”而棄考。儘管在以前也有很多棄考的現象,但是主要還是因為高考的錄取比例實在太低,許多人(當然,也包括城市孩子)都因為錄取無望而不想去考。在“人人皆是大學生”的今天。這些農村的棄考者卻出自於最為實際的投入與成本考量:讀大學需要投入不菲的金錢,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卻很嚴峻。這筆“賬”算下來,放棄高考是“明智”的選擇。他們算是“被棄考”。

  症結:通過了錄取之門,卻擋在了找工作之門

  如果說擴招之前,是錄取機會的微薄阻礙了農村學生向社會上層流動的機會的話,現在則是打開了錄取之門,卻讓從這道門汹湧而來的人流阻塞了找工作之門。無論如何,我們不能說擴招是退步,畢竟它給農村學生打開了第一道門。如何解決第二道門的阻塞問題,恐怕還是要從“公平”二字找答案。如果我們不能把這道門做得更寬的話,至少讓各階層的學生在通過時更公平些,這樣還可以擴大農村學生向上流動的機會,一定程度減少“被棄考”。

  但事實上,去年麥可思-中國2009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項目組也做了一份大型調查,將畢業生的家庭階層分為產業與服務業員工、管理階層、農民與農民工、無業與退休及專業人員四種類型,從學生畢業後半年的就業狀況來看,農民與農民工子女、產業與服務業員工子女中分別有35%和25%的畢業生未能就業,遠遠高出管理階層子女未就業15%的比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