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部落因素:利比亞變局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1-06-09 10:53:06  


 這張6月7日公布的利比亞國家電視台視頻截圖顯示,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右)會見一名部落領袖。據報道,戴著黑色墨鏡身著傳統長袍的卡扎菲當天在一間沒有窗戶的小房間內進行了此次會見,但會見的具體地點沒有透露。 新華社/路透
  中評社北京6月9日訊/利比亞動蕩是部落矛盾的延續,部落倒戈的主要原因更多是恩怨情仇而非民主訴求。整個國家除了個人崇拜外沒有任何制度安排,幾乎看不到政治現代化進程。王猛撰文“部落因素:利比亞變局的背後”如是分析。詳論如下: 
  
  伴隨利比亞的持續動蕩,其政治變局中的部落因素也凸顯出來。政府與反政府武裝都在打部落牌。2月22日,利比亞發生騷亂不久,東部就有兩個主要部落首領宣布,如果卡扎菲不停止鎮壓反對者,他們將切斷利比亞的石油出口;4月下旬,有95個部落“高調”表示繼續擁護卡扎菲;4月27日,61個部落的首領或代表聯名要求卡扎菲下台;4月30日,利比亞政府召集420名忠於卡扎菲的部落代表共商國是,呼籲反對派“回頭”,不要讓北約的空襲把利比亞領土變成“侵略者的墳墓”;5月11日,失蹤了十多天的卡扎菲選擇以會晤部落代表的方式露面,以打破人們對他“死亡”的猜測。

  長期以來,部落及其宗族譜系維繫和規範著利比亞的社會。由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混血而來的貝都因部落在利比亞沙漠里游牧求生,為了應對嚴酷惡劣的沙漠環境,他們通過宗教來安放心靈和祈盼來世;通過結成血緣部落紐帶,以尋求現世的庇護。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保護本部落成員並為受害者履行復仇義務,部落之間頻繁地爭鬥仇殺,彼此間沒有是非對錯,只有“勝王敗寇”的叢林法則,只有徹底打敗對方才能免遭報復。換言之,真主之外,部落就是人們效忠的最高對象。部落成員對本部落的效忠,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對部落首領的效忠,遠遠要大於對國家和軍隊的效忠。

  在利比亞境內,生活著大大小小幾百個部落和家族,其中中等規模的約有30多個,最具影響力的三個部落是瓦法拉、圖阿里和卡達法,另外還有十個跨國界部落。瓦法拉部落約有100萬人,主要集中在東部港口城市班加西附近,是昔日伊德里斯王朝的權力基礎。卡扎菲所屬的卡達法部落傳統上是利比亞的邊緣人群,得益於卡扎菲的極力扶持,這個原本只有幾萬人的小部落已經發展成利比亞的第三大部落,人口大約15萬,卡扎菲的精英兵力、貼身衛隊均由卡達法部落的人組成。部落而非民族的無政府結構決定了利比亞社會結構的根本性鬆散,也注定了其建設現代國家的艱難和曲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