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給地方融資平台套上預算“緊箍咒”

http://www.CRNTT.com   2011-06-12 08:12:12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訊/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對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的介紹引發市場猜想。對於平台貸款的具體數量,央行在報告中並沒有披露。但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提到,“平台貸款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中占比不超過30%。”按照2010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為47.92萬億元來算,截至2010年末,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不到14.376萬億元。

  遏制地方政府的過度投資

  中國證券報發表社科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文章認為,儘管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激增,但當前中國並無發生整體債務危機之虞。因為從中國當前整體的政府資產狀況角度看,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政府擁有城市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其價值至少有50至100萬億元之巨;另有總額高達35萬億(2008年底數據)的國有企業資產以及80萬億的國有金融機構資產,再加上每年占GDP約30%以上的財政收入份額(稅收收入+非稅財政收入+社會保障繳款+中央債務融資收入),相對於政府總體債務的狀況而言,政府資產無論從規模還是質量上看都較為穩健。

  因此,在中國這樣一個“國有資源+國有資產+國有銀行”的制度背景下,簡單套用國外的概念抽象地談政府債務負擔率、負債警戒線等指標的約束,可能意義不是很大。

  儘管我們大概不會看到中國的銀行體系出現壞賬率的激升,但這一次清理所造成的“宏觀成本”可能也不會低。這種逆向國民收入分配,意味著家庭財富會發生大規模轉移。從現在到未來數年以下的宏觀效應都會發生。

  由於政府部門建立了高杠杆,所以家庭部門將被迫長時間保持低儲蓄利息率,這相當於家庭部門實質性給銀行部門注資,也相當於以家庭部門財富轉移的方式支持政府投資的擴張。 如果這些項目生產率低下(基礎設施使用率不足),同時又占用了資源而擠壓了私人部門,宏觀上意味著未來沒有提供足夠的產品和服務去吸收釋放的貨幣,供給面惡化最終會演化為通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