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倪萍獲“共和國脊梁”,騙局?

http://www.CRNTT.com   2011-07-17 09:21:13  


倪萍與“脊梁獎發起人”劉學文交談
  
  縱橫十年的“脊梁產業”

  據報道,1999年,劉學文“走出大山,只身到北京創業”。

  2001年,“一無資金、二無關係”的劉學文,組織了一場名為“共和國的脊梁”的征文活動。據媒體報道“這是文學界獻給建黨80華誕的一份厚禮”、“關注率創中國征文活動之最”。…[詳細]

  當時,著名科學家王選,時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社會名流悉數參加,人民日報發文高度評價。可以說,這次活動便是劉學文起家的“老本”,因為在日後的各類活動中,他都會提到這次評選。

  據網友“haichong1230”發貼稱,和上文提到的“劉先明”一樣,他曾經在2001年收到過“共和國脊梁”的邀請函,上邊寫到“進京領獎需要邀納3600元參會費”。

  10年後,劉學文沿用原名稱,繼續用“共和國脊梁”為建黨90周年獻禮,可謂用心良苦。
 
  “脊梁產業”的運行模式

  1.掛靠、籠絡實權單位

  無論是哪一次的“評選活動”,劉學文基本都有著穩定的主辦單位——“中國經濟報刊協會”(劉學文已經是此協會的副會長)。此外,再搭配幾個其它的主辦單位(每次都變),比如“中華工商時報社”、“國際文化交流協會”等。

  這些單位別看平時不起眼,卻都掛靠於“國資委”等主管部門,不僅有著非同小可的能量,也對一些樂於鑽營的人士有著極強的誘惑。

  2.借殼收錢,百川歸一

  在對外宣傳時,劉學文會使用假殼騙錢,一旦活動結束或風頭不對,就可以把這些臨時組建的“公司”和“網站”關閉或扔到一邊。

  比如,在劉學文旗下的一大種類評選“時代新聞人物”中,他使用的“公司殼”為“華人名家國際文化傳媒中心”,而“網站殼”為“時代新聞人物網”。

  經查詢,劉學文旗下的“影響力人物網”“時代新聞人物網”“中國影響力傳媒網”“和諧中國人物網”的域名,都隸屬於他的真身——“中創時代國際文化發展中心”。

  而這個真身曾經承辦過劉學文旗下的“時代新聞人物評價”,再之後的承辦單位全是殼。

  3.用名人效應“吸引客戶”

  在劉學文主辦的各類評選活動中,無論領獎還是頒獎,有幾位名人是經常露面的,諸如倪萍、史光柱、張繼鋼、田華等。很難想象,沒有他們,誰還會去領這個獎。

  4.用媒體軟文方式“回饋客戶”

  顯然,這些獎項根本登不上台面,也不會得到社會認可。但收了錢總要辦事,又不是每個交錢的人都能上台和名人合影領獎。

  劉學文與媒體界有著極強的聯繫,可以打通大量媒體及網站,將他需要發布的軟文成功登載。這也就是他“回饋客戶”的主要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