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倪萍獲“共和國脊梁”,騙局?

http://www.CRNTT.com   2011-07-17 09:21:13  


“脊梁獎”頒獎現場 左一為倪萍
  
  為何這次“脊梁獎”曝光了?

  憑借這個成熟的套路,劉學文的“評獎產業”已經運行了少說十年。

  雖然在2009年,曾有媒體曝出劉學文運作的“中華之魂優秀文學作品獎”存在騙錢嫌疑,(會議費用是每人2800元)。但劉學文之前也算是順風順水了,為何這次卻飽受質疑呢?

  首先,最主要的還是“共和國脊梁”這個稱號太招搖了,網友評價“這獎項也太敢捅詞”,尤其是與倪萍固有的名人效應重合,吸引了太多眼球。

  此外,這也與劉學文自身的努力有關,之前他發軟文,一般也就是地方性媒體,很少能發到中央級媒體或者門戶網站。然而這次“脊梁獎”評選前,他卻順利地把軟文發到了幾家著名的中央級媒體。而這些中央媒體的軟文又被許多網站轉載,這才引起了李承鵬等人的關注。

  而李承鵬引發的微博討論,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並最終引爆了關注點。
 
類似的騙局充斥中國 
 
  “劉學文模式”

  比如,一個名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盛典”的山寨頒獎活動,也像劉學文一樣搞得有聲有色——

  先掛靠上“中國發展研究院”等主辦單位,再由承辦單位“時代功勛信息技術研究院”做假殼,真身是“中國品牌管理科學研究院”。

  再在評選中列出一大串名人(哪怕根本不可能來現場),諸如姚明、錢學森、楊利偉、袁隆平等,給客戶的感覺就是“我也能像姚明那樣感動中國”。

  最後,再把軟文發到大大小小的媒體上,也就算大功告成了。

  此外,諸如“編撰國家大典”、“世界名人錄”、“中國XX科學院收錄”、“專利成果轉化”等騙局數不勝數。
 
  龐大的客戶群體 讓這些騙局長盛不衰

  客戶群體又分兩種,一種是真不了解內情,受騙上當的,這樣的人畢竟還是少數,而且被騙過一次後,第二次一般很難再上當了。

  再一種就是“甘心被騙”的,說白了就是鑽營家,對於這類獎項趨之若鶩。

  比如在“中華脊梁”的官網“功勛中國網”上,曾經登載著一位名為拜四俊的“中華十大先鋒人物事跡”(這是劉學文在2009年辦的評選活動)。

  打開這篇文章,共3315個字,除去24條“拜四俊名言錄”外,還有2312個字是拜四俊的簡歷。仔細看看其中的內容,著實嚇人——

  “先後兼任40多個社會職務”“發表論文120多萬字,有60多篇獲得國家級大獎和國際金獎”“共榮獲縣市級、省部級、國家級大獎和國際金獎160多項”“被收錄進130多部名人專著”“45個海內外權威媒體對他進行了專題宣傳報道”……

  很明顯,只要劉學文願打,拜四俊就願挨。這個產業就是這麼興旺起來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