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丁力:中國外交須走出自己畫的怪圈

http://www.CRNTT.com   2011-07-17 09:36:12  


11日,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在中國國防部八一大樓為馬倫的到訪舉行歡迎儀式,隨後與馬倫會談,會後雙方召開聯合記者會。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訊/“中美相爭,周邊國家得利,於是馬倫來安撫中國;中國與周邊國家相爭,美國得利。對當前的局勢,美國和周邊國家都應該滿足了。中國不是鷸就是蚌,做不成漁翁。中國必須走出這個怪圈,同時又不損害本地區的繁榮。”此間經濟觀察報日前登載丁力的文章“中國外交須走出自己畫的怪圈”:

  7月13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克.馬倫結束了在中國的4天旅程。這是他對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5月訪美的回訪。

  訪華期間,馬倫到二炮司令部做客,坐進了殲-11(山寨版蘇-27)的駕駛艙,觀看了反恐演習,還參觀了舟山的潛艇基地。當初在美國,陳炳德也看了相應的軍事裝備,承認比美國落後20年。

  在軍事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指揮員的才華、運氣、人力在常規戰爭中的作用已經大為減少(但士氣仍很重要),地理條件的作用也不再那麼突出,對比裝備就可以對戰爭勝負做出大致判斷,這是美國願意炫耀它的新武器的原因之一。

  不過,裝備只是戰爭的要素之一。核武器、地緣政治、經濟利益等因素在妨礙大國之間爆發戰爭。至少在大國之間,作為戰爭工具的軍隊已不再那麼突出,而作為外交工具的軍隊正變得日益顯著——這可以說是一場靜悄悄的軍事革命。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新趨勢。

  在經濟領域內,中美已如水乳般交融:中美互為貿易大國,美國超市充斥中國的廉價產品,中國市場上則多有美國的轉基因食品;中國最有利可圖的壟斷國企在華爾街上市;中國用成千上萬億美元的外匯購買美國國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