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央與地方兩個“十二五”規劃並存導致不確定性

http://www.CRNTT.com   2011-07-19 08:47:06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訊/在討論和分析“十二五”大趨勢的時候,應當有一個清醒的視角,這就是我們面臨的不是一個“十二五”規劃,而是兩個“十二五”規劃,一個是全國的,一個是地方的,每個地方都有地方的規劃。這是兩個出發點不同、追逐目標不同、性質也完全不同的規劃。這就給分析“十二五”大趨勢增加了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學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前常務副主任房維中文章表示,全國的“十二五”規劃,是從全局的利益出發,追求的是國民經濟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它所規定的預期性指標,是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實現,政府只為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地方的“十二五”規劃,是從地區的局部利益出發,追求的是把自己的地區經濟做大,並在地區間展開競賽。它所規定的預期性指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行政幹預推動,是政府而不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現行的經濟體制和機製造成的。在這種體制和機制下,地方政府只能這樣做。

  文章稱,全國的“十二五”規劃,把GDP年均增長率7%作為預期性指標,即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而省區市的“十二五”規劃,沒有一個把GDP的年均增長率7%作為自己的預期目標,低的定為8%,高的定為翻一番或力爭翻一番,大多數定在10%以上。31個省區市的GDP年均增長率平均計算,大體在10.5%。這樣,全國GDP增長就出現了兩個預期性指標:國家規劃為7%,省區市規劃為10.5%,後者高出前者50%。至於地、縣級規劃指標,那差距得更大了,不少地區甚至高出一倍。

  GDP增長速度的差距,代表了所採取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差距。為了改變全國投資與消費關係的失衡以及資源環境約束的強化,國家規劃要求降低投資率,提高居民消費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而許多地區的“十二五”規劃,GDP高速增長仍然是以投資的高速擴張和能源的過度需求作為支撐條件。不少省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速度都定在20%以上,省區市要求的2015年能源消費總量加在一起超過50億噸標準煤,比2010年的32.5億噸增加50%以上,這顯然是以資金和物資的高消耗來實現經濟的高增長。地方的規劃,都標榜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但多數的重點依然是放在速度上,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把省區市之間的趕超作為主要目標。這樣,轉變發展方式必然降到從屬的地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