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剛出三重門又陷瓷器門 故宮何堪?

http://www.CRNTT.com   2011-08-01 10:22:53  


 
監守自損文物 故宮如何補漏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陳家興 2011年08月01日08:34

  故宮不只是要分析事故原因、個別檢查其文物保護的制度漏洞,更要系統地檢視其文物保護理念、制度、管理、執行的積弊,建立與時俱進的、科學的、專業的現代文物保護體系。

  故宮裡的國家一級文物,不幸損壞了一件。這件宋代哥窑瓷器被毀,與自然的不可抗力和社會衝突力統統無關,僅僅是因為科研人員的誤操作。如此文物受損業內少見,再由此聯想到前次小毛賊輕鬆入故宮盜寶,一則以防盜不力,一則以監守自損,委實令公眾憂心忡忡。故宮文物保護的真實水平如何?如何為國為民護佑國家瑰寶重器?故宮再次受到質疑。

  文物者,稀世也,不可複制,不可替代。千百年的歲月風雨深刻地變遷著國家人文狀貌,幸有文物可成國史民情與文化遺韵的探幽路徑。是以,文物保護之科學、專業、嚴格、講究,在各國亦是分外徹底,而各國國家級文保單位更是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文保水平和能力。

  此次事故中,據稱檢測儀器有些小問題,未能根據故宮的特殊需求先期進行改進。我們知道,在進行科研時,珍貴文物應該有特殊的保護措施。就此,故宮方面稱,平時測量時故宮古器物部的工作人員和科研人員同時在場,但為何事發時,只有科研人員一人在場?這些都從一個側面表明,故宮在文保制度、管理水平、執行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隱患。只有科學的、專業的保護水平,以及嚴格的、超強執行力的保護制度,才有文物的安然無恙。

  公眾不是無端懷疑故宮的文保能力,一次事故也不意味著其文保水平在下降。但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接連發生兩起事故,確是公眾質詢其文保水平的直觀理由,是其公信力遭遇危機的直接誘因。為此,故宮應當給公眾一個徹底的交代,讓公眾放心。

  昨晚,故宮方面回應稱,把自己收藏的文物當眼珠子般珍惜,請公眾相信故宮人對故宮的敬畏心。應當說這種態度還算誠懇,但面對公眾的不信任、不放心,故宮所要做的還有很多。不只是要向社會和公眾真誠道歉,為自己對文物保護不力而自責,還應當給公眾一個全力保護好國家文物的實質性承諾,一個完善文物保護制度的時間表。

  在這個意義上,故宮不只是要分析事故原因、個別檢查其文物保護的制度漏洞,更要系統地檢視其文物保護理念、制度、管理、執行的積弊,建立與時俱進的、科學的、專業的現代文物保護體系。做到了這些,才能重獲信任,才能通過實實在在的改進,使文物在故宮裡就如同進了安全的港灣。把文物保護好了,國家和人民也才能真正放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