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兩岸和平發展與中國和平發展不可缺

http://www.CRNTT.com   2011-08-05 00:11:04  


 
  由於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在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看來,用武力解放台灣已經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唯一途徑。加上自1953年7月朝鮮停戰達成協定後,緊跟著1954年4月至7月的日內瓦會議又簽訂了越南停火協定;1955年4月萬隆會議召開,情況表明國際緊張對峙局勢開始趨向緩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重大變化,不失時機地提出“和平解放台灣”的戰略決策,順理成章,且有其可能性。

  此後半個多世紀,中國共產黨思考用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漸趨務實、漸趨成熟、漸趨佔居主導地位。極為重要的是,在用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前提下,先後提出“一綱四目”和“一國兩制”兩大對台方針。

  第一、“一綱四目”。1963年1月4日周恩來把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對台方針政策歸納為“一綱四目”。“一綱”:“台灣必須統一於中國”。“四目”:1、台灣統一祖國後,除外交上必須統一於中央外,台灣之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委於蔣介石。2、台灣所有軍政及經濟建設一切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政府撥付(當時台灣每年赤字約8億美元)。3、台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並尊重蔣之意見,協商決定後進行。4、雙方互不派特務,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舉。毛澤東一再表示,台灣當局只要一天守住台灣,不使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大陸就不改變目前的對台政策。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提出“一綱四目”,不僅表達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真誠願望,也增加了解放台灣的途徑,減少了對抗性,緩和了兩岸關係,有力地遏止了美國搞“兩個中國”的企圖。同時,這些重要思想對後來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極具啟迪,而且為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香港、澳門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思想理論基礎。

  第二、“一國兩制”。1984年6月22日、23日鄧小平在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鐘士元時指出,“我們的政策是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十億人口的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完全是從實際出發的,是充分照顧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的”。“一國兩制”構想史無前例,而且可以說是“一綱四目”的延伸與發展,更加務實、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因為,實行“一國兩制”最重要的前置條件是“和平統一”。解決歷史遺留下的港、澳、台問題,“和平統一”是方式,“一國兩制”是模式。所以,應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8字方針作全面、完整的解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