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叙利亞迷局難破

http://www.CRNTT.com   2011-09-06 09:08:19  


這張8月3日的電視截屏顯示,濃煙在叙利亞哈馬市一輛坦克旁升起。有消息稱,叙利亞坦克部隊當日進駐了哈馬市中心的主廣場。新華社/路透
  中評社北京9月6日訊/近期,叙利亞局勢撲朔迷離。從7月31日開始,叙軍重兵開進哈馬、霍姆斯和代爾祖爾等“示威城市”,造成死傷人數進一步攀升。8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首次通過主席聲明,譴責叙武力鎮壓反政府示威。8月7日,阿拉伯國家終於打破沉默,公開譴責叙政權武力鎮壓示威者行動,沙特等國甚至召回駐叙大使。與此同時,巴沙爾政權在內外壓力下步步為營,相繼出台一系列法律,承諾實施多黨制、修憲和“自由、透明”的選舉,並通過撤換軍方高官等舉措安撫民心,緩解壓力。

西方大國怒而不打

  從不斷加大對叙制裁力度、公開支持叙政權更迭到鼓動聯合國安理會發表主席聲明,美國等西方大國對巴沙爾政權日趨強硬。然而,與對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實施軍事打擊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西方大國閉口不提武力威脅。這其中自有奧妙。

  首先,奧巴馬執政後便確立了從中東地區“收縮”戰略,即在著手解決巴勒斯坦和伊朗核問題的同時,“如期”撤出伊拉克,並將反恐重心轉移至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儘管“阿拉伯之春”將美國拖累,但奧巴馬政府不會改變既定的戰略收縮方向。因此,在中東亂象方興未艾特別是利比亞戰爭尚未塵埃落定之際,美國沒有理由再在中東開辟新戰場。另外,無論是從維護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亦或是重塑美國領導地位的角度出發,美國都不能不顧及地區盟國的對叙態度。

  其次,叙利亞與歐洲有著傳統聯繫。20世紀90年代的“地中海夥伴關係國”計劃,以及2008年法國領銜的“地中海聯盟”計劃,將歐洲國家的經濟利益與叙利亞綁在一起。歐洲投資銀行已向叙投入13億歐元基建資金。叙利亞石油出口的最主要客戶分別為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等歐洲國家。在利比亞戰爭久拖不決且自身債務危機頻仍、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歐盟對叙施壓多出於不得已而為之的道義考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