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會動蕩的原因及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1-09-14 10:24:23  


 
  也門的形勢十分複雜,存在著索馬里化的危險。 

  海灣阿拉伯國家用強力平息巴林的騷亂,並用巨額石油美元改善民眾生活,保持社會穩定。西方大國從穩定石油供應和價格考慮,也希望這個地區保持穩定。 

  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約旦等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緩解民眾的不滿,如修改憲法縮減國王的權力[10]、取消緊急狀態法等,取得一定效果,較快地平息了動亂,恢復了社會秩序。 

  就美國而言,阿拉伯世界這次動蕩雖不會改變它全球戰略東移的決策,但打亂了它在中東地區戰略收縮的步驟,牽制了戰略東移的步伐。它並不希望中東亂局失控。但從其“民主”、“自由”等核心價值觀出發,它又必然要支持各國反對派的反政府抗議活動。阿拉伯世界的動蕩造成大量難民湧向歐洲。歐洲國家本來就經濟困難,難以應對難民潮。這也會牽制歐洲大國在中東火上澆油的行動。 

  總的看來,阿拉伯世界當下這輪動蕩由亂到治尚需相當長的時間,利比亞、叙利亞、也門的局勢如何發展尤其值得關注。 
   
  五 
   
  各國由亂到治勢將經歷一個過程。首先要緩和因動蕩而凸顯的社會嚴重對立,包括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對立,各派之間的對立。政權實現了更迭的國家,要組成新的議會、政府,恢復秩序和法制。其次要恢復和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實現改革,擴大民主,等等。每一項都耗時費事,甚至還會引發新的動蕩。 

  阿拉伯世界的幾支主要力量——軍隊、伊斯蘭勢力、世俗民主派勢力以及基地組織等極端勢力,都會登台表演,參與博弈。西方大國,尤其是美國,也會介入其中,施加影響。 

  幾乎在所有阿拉伯國家,軍隊都是一支維護國家獨立和統一的重要力量。只要軍隊不分裂,社會動蕩就不致失控。軍隊走向前台,組成軍政府的時代已成過去。軍隊只能退居幕後操縱,由政客組成政府。在當下的阿拉伯國家,如果得不到軍隊支持,至少是認可,任何政治勢力都難以順利執政。 

  伊斯蘭勢力往往會利用社會動蕩之機擴大影響,壯大隊伍。在本•阿裡執政期間,突尼斯的伊斯蘭勢力遭到沉重打擊,力量大大削弱,現在則快速發展。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在穆巴拉克執政時為非法組織,現在不僅合法,而且揚言要在下屆議會選舉中獲得45-50%的席位。阿拉伯多數民眾不接受極端思潮,伊斯蘭勢力要想發展,必須採取溫和路線。因此,即使伊斯蘭勢力控制了議會,甚至主導組閣,也不會出現伊朗式的政教合一的體制。 

  世俗民主派勢力也在發展。這股勢力又分民族主義派和極端親西方派。極端親西方派不可能博得廣大民眾的支持。民族主義世俗民主派會聯手軍方,共同阻止伊斯蘭勢力掌權。 

  至於基地組織等極端勢力,其破壞能量不容忽視,但得不到廣大民眾的支持,也不為西方大國所容忍,不可能成為一支參政力量。 

  西方大國的干預對阿拉伯國家的政局走向仍會產生重要影響。它們當然希望親西方的民主派上台掌權,但考慮到民眾的意向和各派間的力量對比,它們可能會選擇支持民族主義世俗民主派與軍方合作,以阻止伊斯蘭勢力得勢。 

  可以預見,動蕩後的政府,不論是原來的政府,還是新組成的政府,與過去相比,都將是弱勢政府,或者說更加民主的政府。它們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不同派別的牽制,在決策時會更多地考慮民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