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阿拉伯世界政治和社會動蕩的原因及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1-09-14 10:24:23  


    
  六 
   
  阿拉伯世界經過這場動蕩,元氣大傷,內聚力減弱,在中東地區及世界上的影響力下降。本地區非阿拉伯國家,如土耳其、伊朗的影響力則相應增強。阿拉伯世界儘管內部矛盾、分歧很多,難以真正團結一致,但畢竟是22個國家的聯合體,其影響和作用也不能小視。在阿拉伯國家為主體的中東地區,土耳其和伊朗都難以發揮主導作用。 

  穆巴拉克下台後的埃及仍處在動蕩之中,已無法發揮阿拉伯世界的領袖作用,以沙特為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在提升。但一旦緩過氣來,不論是從政治、軍事、經濟角度,還是從地緣、人文、歷史、人口角度,埃及仍將是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大國。 

  阿拉伯世界的動蕩已經影響了石油的價格,動蕩嚴重的國家經濟明顯下滑,這些國家與國際社會的經貿交往受到打擊,這對世界經濟的復甦產生了負面影響。 

  美國自冷戰結束以來,長期在中東發揮著主導作用。經過這輪動蕩,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地位和作用是加強,還是減弱?前文提到,美國已開始從霸權的巔峰滑落,對國際事務包括中東事務的主導能力在下降。美國迫使穆巴拉克交權,雖符合部分埃及民眾的要求,但引起另一部分民眾的不滿,更使得其它阿拉伯國家的當權者寒心。美國的行為,證實了一位美國人的名言:“當美國的敵人不易,當美國的朋友則更危險。”美國主導對利比亞發動空襲戰,公然干涉叙利亞內政,挑動叙反對派擴大抗議示威,只會激發多數阿拉伯民眾的反感。阿拉伯民眾長久以來蓄積的反美情緒,沒有因這場動蕩而減弱,而是在加強。通過這場動蕩,不少國家的伊斯蘭勢力又有所發展。它們的理念與美國的中東政策格格不入。伊斯蘭勢力和民眾的訴求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將加強,可以預計,動蕩後的阿拉伯國家不可能像以往那樣配合美國的中東政策。前文提到的埃及臨時政府對外交政策的初步調整就能說明問題。美國在中東的主導能力還會繼續減弱,但美國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包括中東事務在內的國際事務的主導能力雖有所下降,其主導地位尚未根本動搖。阿拉伯國家仍將重視對美關係,它們在政治、軍事和安全等許多方面還會有求於美,但阿拉伯國家向東看的傾向會繼續加強。(作者曾任駐埃及等五國大使) 
   
  注釋: 
  [1]唐志超:《中東劇變及其戰略影響》,《亞非縱橫》,2011年第4期。 
  [2]黃培昭、張夢旭:《穆巴拉克躺在病床上受審》,《人民日報》,2011年8月4日。 
  [3]柳洪傑:《反對派難推翻卡扎菲 利變局還得靠“內亂”》,《解放日報》,2011年8月2日。 
  [4]《美防長稱北約在利只能再撐90天》,《參考消息》,2011年7月13日。 
  [5]孫天仁等:《北約打擊利比亞後勁不足》,《人民日報》,2011年8月3日。 
  [6]王恬:《美國積極接觸叙利亞反對派》,《人民日報》,2011年8月4日。 
  [7]王恬等:《美宣稱叙總統失去執政“合法性”》,《人民日報》,2011年7月13日。 
  [8]《安理會呼籲叙利亞各方停止所有暴力》,《人民日報》,2011年8月11日。 
  [9]《阿盟批美干涉叙利亞內政》,《參考消息》,2011年7月15日。 
  [10]《摩洛哥公投通過新憲法》,《參考消息》,2011年7月3日。 
   
  (本文來源:《戰略與管理》2011年第7/8期合編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