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比利時並非真正的“無政府”

http://www.CRNTT.com   2011-09-19 11:16:38  


 
  從歷史來看,比利時所在的尼德蘭低地一直沒有形成強大的國家,當地居民一直過著自治的城市生活,通過便利的交通與歐洲各地從事貿易。而比利時這一國家的形成也並非國民的自主選擇,而是外力的結果。在1830年,歐洲各大國為削弱荷蘭,硬是將一部分講荷蘭語的地區、講法語的地區還有講德語的地區捏合在了一起,組成了比利時。

  因此,對比利時人來說,國家或代表國家的聯邦政府
倒是真正的外來事務。和他們長期習慣的自治生活相比,“政府”有或沒有,要或不要,關係真是不大。

  一個高度自治的社會絕非無政府狀態。自治也會產生城市政府以及相應的警察、社會保障等機構,但是其往往不傾向於製造一個強勢的政府,政府對居民來說,更多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轉、解決基本公共服務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機構。

  所以,我們看到,比利時在組閣失敗之後,還是組成了看守內閣。看守內閣也可以決定公務員工資發放、社會福利發放等重大事務。這樣比利時的國家機器還能夠維持低速運轉。這也不影響地方政府對地方事務的治理。

  比利時的“無政府”是沒有聯邦政府,因此而影響了國家主權的行使。但是,在歐洲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歐盟、北約等國際組織的總部都安扎在了比利時,比利時的國家安全、國防都不是問題,外交事務幾乎可以不用考慮。而比利時的聯邦政府也不用去考慮發展經濟等事務。這也自然由歐盟代勞。而到了真正重大的事務上,比利時還有議會存在,只要議會批准了,一些歐盟的政策照樣能夠實行。

  沒有聯邦政府,損失最大的或許是政黨利益。對比利時的民眾來說,飯照吃、車照開,倒真是影響不大。相反因此少了一筆政務支出,反倒給大家減輕了負擔。

  一個社會要想正常運轉,當然離不開政府。如果缺少了政府,那就意味著社會隨時都會墜入霍布斯所說的“人與人為敵”的原始狀態之中。那無疑是相當可怕的境地。在那些缺乏成熟自治的社會,沒有了聯邦政府也就意味著混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最終都會出現。對於很多大國來說,比利時的無政府狀態乃至虛弱的聯邦政府都是不可能的。

  美國其實也是一個高度自治的社會,也是在社會自治的基礎上而形成的現代國家。正是因為有這樣強大的自治傳統,所以美國建國之初聯邦政府也非常軟弱無力。好在傑斐遜等開國政治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此後美國聯邦政府開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

  但是,我們必須要澄清的概念是,民主國家再強大的聯邦政府,其權力都是有限的;而再弱小的專制國家,政府的權力都是無限的。如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亞、薩達姆治下的伊拉克,皆是如此。其實,最終聯邦政府權力的大還是小,甚至聯邦政府有還是沒有,都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國情和國民的自願選擇。如在比利時這樣的國家,聯邦政府或許就是高度成熟自治社會的贅疣。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