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關鍵的年代:台灣現代化的進程與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1-09-25 09:58:54  


 
陳誠主持土地改革

  接下來是土地改革。陳誠在1949年1月3日上任,3個月後的4月14日就宣布實行三七五減租。為什麼這麼急呢?因為當時國民黨在大陸的局勢日益惡化,台灣人心浮動,欲確保台灣須先求安定,而安定之道,莫先於解決民生問題。就是國民黨在主觀上,蔣介石、陳誠等領導人都知道在大陸沒有做的民生主義、經濟建設,在台灣一定要做。

  土地改革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三七五減租,當時台灣農民68.8%都是佃農,耕地都集中在30%的地主手裡,佃農遇到一個好的地主租金比較合理,遇到不好的地主可能租金50%-60%,辛苦一年什麼也沒有。所謂三七五減租,就是規定農民向地主付出的租金不能超過37.5%.這個並不難,只要政府有決心,下一個命令就可以解決了。當時很多地主都是省議員、世家子弟,在社會上有控制力,可是陳誠很堅決,他說很多地主反對,誰要反對就來跟我講,我知道不要臉的人有,但是不要命的人沒有。陳誠當時是“台灣省主席兼警備司令”,再加上二二八事情過去沒有多久,地主也要考慮自己的安全等,因此三七五減租非常的順利。

  政府不但規定三七五減租,同時成立了三七五租佃委員會,凡是地主和佃農有爭議時,就由委員會協調,不必私下解決。多少年來台灣租佃的陋規很快改變,很多農民的生活立刻獲得改善。1949-1950年時台灣非常流行“三七五新娘”、“三七五耕牛”、“三七五洗衣機”,為什麼?就是以前買不起的,現在減租後農民存到一點錢,可以購買了,三七五減租的效果非常好。

  第二個階段是1951年的公地放領。這個也並不難,政府將台灣島上22%的公有耕地賣給佃農,分十年無息償還,也不需要現款償還,可以用耕作物來抵債,因此農民沒有什麼負擔,只要每年繳交實物,十年付完之後這一塊地就是你的了。有相當多的農民通過這種方式拿到了自己的土地,但有規定,無息拿到土地,不能轉讓,以免有人從中得利。萬一農民付不出錢,政府可以幫助解決。從1951年到1976年,政府先後九次、把13.9萬公頃的公地出售給28.6萬家農戶。這等於是一二百萬人,因為每個農民家庭是四五口,甚至是五六口。

  到了1953年,土地改革的最後一步,就是耕者有其田,讓每一個農民都可以有自己的土地。但問題來了,政府手上已經沒有土地了,私有土地在30%的地主手上,1953年政府還是非常窮,這時“陳誠是行政院院長”,他跟自己的幕僚就動腦筋想怎麼辦。根據我的口述訪問,當時國民黨內部就有爭論,主要有兩派:一派認為將土地無償徵收過來就可以了,不需要花錢。但另一派就認為,不能無償徵收土地,這樣一定會引起很大的民怨,地主肯定很不高興。我們還是想辦法找錢,向地主購買土地,或是其他比較和緩的方式。

  1953年時,提出將土地從地主手裡無償徵收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但陳誠很了不起,主張徵收的很重要的人就是蔣經國,陳誠居然敢跟蔣經國對著幹,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反而采納了蕭錚、阮毅成等實際操作土地改革者的意見。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現在政府沒有錢,但政府手裡有很多公營企業,將公營企業的股票和地主換地,同時政府發行土地債券,十年償還。這個換地在台灣引起很大的爭執,因為這是史無前例,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

  大家要知道,國民黨的民生主義的原則是孫中山講的“節制私人資本、發達國家資本”,而現在將公營企業的股票和地主換地,那是地主擁有企業,就變成了私人資本了,這不是違反孫中山的原則嗎?國民黨內部立刻有很大的爭執。當時負責做這件事的人每天都要說服國民黨的立法代表,說你們不要擔心,絕對不會讓私人企業得利,我們會征稅,整個社會還是公平合理的。他們一天到晚都要去講。最後陳誠采納了這個方式,1953年4月實施的《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地主可以擁有相當數量的土地,超過的一律由政府收購,用七成土地債券和三成股票跟地主換地。政府拿出台灣水泥公司、台灣紙業公司、台灣農林公司和台灣工礦公司的股票跟地主換地,再把土地出售給目前在這些田地上耕作的農民。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就是地主,當時拿到台灣水泥公司的股票,到今天台灣水泥公司還是辜家的。台灣水泥公司很大,當時國民黨內部有很大爭議,很多人反對,說水泥是國防工業,怎麼可以給民間做?可是問題是,政府必須拿好的工業跟地主換地,壞的人家不要。

  拿到的土地就給農民,還是一樣,十年無息貸款,如果農民十年都付了,最後土地就是他的了。“耕者有其田”政策,農民額手稱慶,但非常多的地主反對。1953年時,他們怎麼知道什麼是股票,覺得國民黨用幾張紙來騙他們的土地,很多地主很生氣,就將這些股票貼在墻上當壁紙。還有一些地主因此跑到日本等地反對政府,成為今天的“台獨”的這些人。但是不管怎麼說,大部分的地主還是選擇跟政府合作,最後都成為台灣的巨富,他們不是有錢人,而是很有錢的人,台泥的股票都漲了幾百倍,辜振甫家裡就是這樣成為巨富的。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台灣的土地改革是相當順利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中間很多不可思議的事,1949年風雨飄搖,就敢實行土改,而且在每一關口都做了正確的決定,沒有採取強制徵收,采納了用公營企業向地主換地。另外,國民黨的運氣很好,當它選擇這樣做時候,大部分的國民黨領導沒有想到,其實這已經在無意中推動了工商業的發展,將資金往工商業擠。本來地主每天在家裡沒有事就喝茶喝酒、寫寫詩,但是沒有想到給他們股票之後,要開始經營,這些地主就開始轉為工商企業主。無形中,那麼早就推動了台灣民營工商企業的發展,這是很奇妙的事。當時看到這一點的人極少數,只有尹仲容等部分人看到,大部分的國民黨官員都不能理解。但這對於後來台灣的工業和商業突然蓬勃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