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關鍵的年代:台灣現代化的進程與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1-09-25 09:58:54  


 
台灣改革的反思:大失敗才會大反省

  國民黨的改造是國民黨本身的問題,而地方自治和土地改革是真正深入台灣的民間,對社會和經濟做了很重大的改革。本來大部分農民都沒有自己的土地,現在他們通過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以及耕者有其田有了土地,這個重新分配並不只是對農民,對地主也是,地主本來在家裡吃老本、守著土地,現在拿到了公營企業的股票,開始去經營了,這又是資源的重新分配,也是對私有財產的保障。這些都很重要,奠定了台灣今後的發展。

  因為有了1949年的大失敗,才能帶來國民黨真正的反省。我們可以這麼假設,如果國民黨在1949年沒有這麼大的慘敗,蔣介石、陳誠這些領導人會不會真的做這麼大的反省?我們不知道。因為人都是有既得利益不願意放手的,大失敗才會大反省。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那麼艱困的環境下勇敢改革,有規劃、有步驟逐漸進行。他們也在摸索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本來他們也不懂什麼是地方自治,但是一步步做,最後不是85%的台灣人都掌握了政權,相反的,因為國民黨在選舉中基本做的還不錯,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人願意加入國民黨,成為國民黨的候選人參加選舉,這就是為什麼國民黨在台灣可以長期掌權的原因。

  此外,還有外來專家的很好規劃,政府也根據專家的規劃很認真地做。蔣介石和陳誠,特別是陳誠,在幾個重大決策中都做對了。在好幾次都變了中,陳誠的決策至為關鍵,到底是國營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陳誠支持了自營企業。走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陳誠選擇了市場經濟。領導者在關鍵時刻的決策正確,對於日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台灣在整個三年的關鍵年代之中也產生很多的副作用,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後來的“台獨”,一些大地主不贊成國民黨的土地改革,跑到日本組織“台獨”。還有就是因為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農民每一個人都拿到一塊地,手工時代小塊地沒有問題,可是社會越來越發展,這就成為機械化的障礙,所以後來台灣又做了好幾次的土地改革。

  總結起來,在那個關鍵的年代裡,國民黨這些領導人願意謙卑地反省,願意徹底地改革,才奠定了台灣日後整個社會的發展基礎。我們今天重看當年的努力,可以反思、可以思考,甚至是有可以參考的地方。我們要勇於改革,不要害怕。在實踐中學習,希望大家一起共勉。(周筱贇據速記稿整理,經郭岱君教授本人審定)

  郭岱君,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曾任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所講座教授、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客座教授、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副教授。自2003年起,推動胡佛研究院“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史料搜藏及研究計劃”,保存並開放國民黨檔案、蔣介石日記、宋子文檔案、孔祥熙檔案等,這批新檔案問世,改變了中外對近代中國重要歷史事件及領導人物的理解與評價,重新認識近代中國的發展歷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