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新婚姻法出台讓愛情變為買賣?(下)

http://www.CRNTT.com   2011-10-11 14:41:59  


 
  2000年之後:情感複歸

  男版:本人身高181cm,30歲,北方省會城市家庭,北京211重點院校本碩畢業,央企工作,待遇較好,有房。喜歡健身,旅遊,閱讀,游泳,去過法國、德國、埃及等國游歷,精通歷史和地理知識。望對方24歲~29歲,160cm以上,城市家庭,善良賢惠,人品好,長相中上。

  女版:北京MM ,86年生,身高1.68 ,獨女,本科畢業,國企員工,從事行政工作,家庭和睦 ,性格樂觀。希望對方人品第一,對待感情專一,身心健康,孝順長輩,本科以上學歷,有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職業,重視婚姻生活,有獨立住房為佳。

  —摘自水木清華2011年BBS鵲橋版

  熱門詞:剩男剩女、有房無貸、拜金、幽默、重感情

  現代通信技術的發達,讓人與人的交流更簡便,空間距離變得更短,但並沒有讓婚姻這件事變得更容易,以至於誕生了剩男、剩女的這一具有歧視意味的戲稱。

  動物原始的求愛能力似乎在退化,單身的男女青年要更多地借助外界手段,網絡征婚、電視征婚節目來尋求另一半,甚至催生出了一大產業—婚戀網站。新世紀以後,特別在2005年之後,傳統的征婚廣告已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網絡征婚,世紀佳緣、百合網、珍愛網等婚戀網站賺得盆滿鉢滿。

  這個時代的婚姻可以說沒有標準,舊的標準被打破,新的尚未建立。縱然有“寧在寶馬裡哭,不在自行車上笑”的流行,也有不少年輕人願意選擇“裸婚”。

  有研究認為,進入新世紀之後,物質主義的膨脹,使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身心疲憊,個人的情感需要不斷增強,從而更加渴望情感的複歸,因此在擇偶時對感情和生活情趣的要求,隨著時代的演進越來越大,感情因素得到複歸。

  2000年之前,社會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西方青年在選擇另一半時,更重視興趣相投和生活情趣等情感因素。而這一點在中國傳統的擇偶中被忽視,進入2000年以後,中國青年的征婚廣告中,也經常提及幽默、開朗、熱愛運動、定期旅遊等因素,這或許印證了“生存環境越接近現代化, 人們越看重浪漫愛情”的觀點。

  雖然感情因素得以複歸,並不意味著對經濟要求的降低,房子作為婚姻家庭的物質承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於婚姻法中有關房產歸屬的新司法解釋一出,都引起了全民公議。

  在房價日益劇增的壓力下,傳統的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受到挑戰,經濟條件好的女性在婚姻市場上變得搶手,《2010-2011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粉皮書》的調查顯示,有超過九成受訪者能接受“有房女”。

  與“有房女”對應的是“圍裙男”—兼顧工作又非常顧家的男性,同樣一份調查顯示,“圍裙男”更受女性歡迎。

  此外,粉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人們也甚至開始包容並逐漸接受一些期望通過婚姻改變生活質量的婚戀觀,“拜金女”的現象已被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所理解。

  徐安琪研究員根據一項針對2200人的抽樣調查認為,人們的擇偶態度趨向理性化, 尤其在社會分化加劇、各種風險加大的今天, 但沒有證據表明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憧憬浪漫愛, 或許只是反映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職業不穩定、房價飛漲、結婚成本攀升對人們的巨大壓力及其應對策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