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破解50萬大學生退學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1-10-13 11:48:02  


 
新聞鏈接: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滿意度不高 自動退學率近3%(2011年10月12日 網易教育頻道綜合)

  有數據表明,近幾年全國在校大學生自動退學率已接近3%,每年退學人數近50萬。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新生入學後對學校或專業不適應,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或者面臨經濟狀況和人際關係的壓力。

  網易教育訊 據北京日報 新一批大學新生入校已經一個月了,他們適應大學生活了嗎?

  第三方教育咨詢機構麥可思最新調查發現,從2011年9月15日至24日,被調查的2899名2011級大學新生中,僅有40%對學校的入學教育表示滿意。

  ■ 有困難靠自己 新生入學教育滿意度不高

  某外國語學院大一新生小凡說,一個多月來,他還是和小學、中學同學聯繫較多,大學里都是不熟悉的人,大家對班級出游或集體活動都顯得不上心,總覺得還是上高中。

  研究發現,大學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生第一年的經歷。假如第一年適應不良,可能導致新生學業興趣淡漠、學習參與度降低、學習成績不佳、人際關係出現障礙、精神和健康狀態不良,甚至中斷學業。不少學生克服重重困難進入大學校門,卻因為不適應高校生活而終結自己的大學夢。

  大一新生小西是個標準的乖乖女,和班上男生說的話都在十句以內,在公開場合發言或者和男生講話也聲如蚊蚋,頭埋得低低的。下了課就回宿舍,也不參加社團活動。她說,有時想和男生多交流,卻不知道說什麼,大學比高中複雜。高中的同學只是學習關係,大學還有舍友、系友,出了問題也只能靠自己。

  在該校英語系,一年級有十個班,29個人的班級里最多也只有6個男生,最少2個。一個多月過去了,有些男生連班里女生的名字都叫不全。“我們90後的通病是,對不熟的人一句話沒有,對熟人卻是滔滔不絕的‘話癆’。”

  除了交往困難,學習方式方法不適應也是新生的普遍問題。階梯教室、自習等大學教育方式,也與高中有明顯不同。

  麥可思調查2011級新生在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主要靠的是自己和同學的幫助。而最大幫助來源於學生工作老師或輔導員(本科為12%,高職高專為8%)、任課老師(本科、高職高專均為4%)的比例相對最少,這意味著高校需改善教師參與的新生適應性活動。

  ■ 自動退學率接近3% 心理不適應是重要問題

  美國高校中新生輟學的情況屢見不鮮,尤其是入學後的前六周。與此相對應,中國大學在校生退學現象也日益嚴重。有數據表明,近幾年全國在校大學生自動退學率已接近3%,每年退學人數近50萬。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新生入學後對學校或專業不適應,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或者面臨經濟狀況和人際關係的壓力。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心理咨詢室梁老師表示,幫助新生應對第一年挑戰、解決輟學等極端問題,首要的就是通過各種方式促進新生的心理、學習和經濟適應能力。從北京地區看,心理不適應是重要的問題,尤其是在人際交往上,大學生活是和高中生活不同的,90後大學新生最好多參加社團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