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為什麼去香港上大學

http://www.CRNTT.com   2011-08-17 14:20:25  


陳子翔(右一)和他的團隊夥伴。畢業於城市大學的陳子翔以他的粵語優勢,每年承擔百來號內地學生語言特訓,志在消除內地和香港學生之間的交流障礙。如今,他已經成為了一間港、深兩科技項目孵化企業的老總。攝影_桑田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訊/與其說香港大學吸引了考生,不如說香港自由的市民社會、公平的競爭環境,吸引了來自內地的學生。而“為什麼要去香港上大學”,給出的正是“為什麼放棄內地大學”的答案。廣州《南都周刊》日前登載紀實文章“為什麼去香港上大學”:   

為什麼去香港上大學

  8月1日開始,香港各個大學“新生營”陸續開放。1400名內地新生,開始了他們的香港求學生涯。

  在香港,他們享有言論的自由和信息的便利,知識得到尊重,自由思考、爭辯的權利得到捍衛,儘管商業價值觀主導並影響了這座城市,但其體制仍然保障了學生不受干擾的思維成長與價值觀建立,教授獨立研究的開展,更是保證了學術機器的激活與運轉。

  大學在一個正常的行政肌體上的發育和成長,讓學生直接受益,其能量,不容小視。

  什麼樣的環境,鑄造什麼樣的大學,而什麼樣的大學,也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與其說香港大學吸引了內地生,不如說香港這個自由、成熟的市民社會吸引了這群年輕人。

  香港高校的所為,是內地大學等待革新前夜必須正視的一面鏡子,而“為什麼要去香港讀大學”,給出的正是“為什麼放棄內地大學”的答案。

內地生在香港

  他們擺脫了中國式的大學環境,負笈香江求學,香港給他們提供了優質的教育,四年成長,最終臨到畢業時,他們發現自己難以離開這座城市,儘管商業主導了城市價值,但撲面而來的自由氣息,始終讓人難忘。

  “如果單單是讀書,那就不用來香港了。到這座有‘市場自由主義最後堡壘’之稱的城市,也是為了感受這裡的文化。”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喬申說。

  記者_黃修毅 實習生 洪沁 香港、上海報道

  2011年重慶市理科狀元韓文博,先後拒絕了北大的保送和清華的錄取通知,決然選擇了香港大學。父母這樣解釋兒子的選擇:“在香港能安心搞科研”。而他的父母,均為西南政法大學的老師。來自安徽阜陽太和縣的丁穎,還在為她的學費發愁。因為聽老師說“考取了可以有高額獎學金”,她第一志願報考了香港中文大學工科專業,但658分的高考成績卻沒夠上香港中文大學的獎學金基礎班。如今,她只能指望當地政府幫忙。

  在每年高考季,香港高校都會引發輿論的一通口水戰,僅在今年,就有17名高考省市狀元捨棄內地高校投奔香港。其中包括北京的三名文科狀元,以致還引發了北大教授王詩宬作出 “選不選擇上北大是素質問題”的論調。

  自2003年教育部允許港校在內地自主招生後,香港大學在內地已由最初每年招收不到200名本科生,發展到如今1400人的規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更把觸角伸向了內地的31個省份,西藏、新疆等偏遠地區也將有學生負笈前往香港求學。香港的高校,成為考生填報志願的常規選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