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印度攪亂南海 企圖牽制中國和平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1-10-18 10:09:54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訊/《瞭望》日前登載陳慶鴻的文章“印度加緊攪亂南海局勢 企圖牽制中國和平發展”,文章說,印度作為亞洲國家,理應共同維護亞洲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現在反而加入了攪亂南海局勢的行列,正如印度國際問題專家B. 拉曼在亞歐評論網上所警告的,在美國都謹慎從事的地區,印度應該避免急躁冒進。詳論如下:

印度戰略圖謀的陰影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亞洲“崛起”的趨勢更加明顯。不管是東亞、東南亞還是南亞,基本上都進入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歷史時期,成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隨著亞洲的蓬勃發展,世界各大權勢力量也逐漸把“戰略重心”轉向亞洲。這其中,有勢力試圖逐漸地將南海變為某類演出的中心舞台,上演一幕幕“別有用心”的“惡作劇”。

  最近,印度外長克裡希納訪問越南,並與越南外長範平明就印度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在中越南海爭議海域開採石油達成協議。面對中國的抗議和反對,印度方面回應說:“中國有自己的憂慮,但我們是依照越南當局所告訴我們的行事的。我們已經向中國轉達了這一點”,並宣稱自身行為符合國際法。

  印度如此不顧亞洲共同發展大局,執意插足南海爭端,攪亂南海緩和局勢,蓋出於兩大原因:

  其一,印度在南海問題上“搏出位”是為了引起國際關注,從而將自身塑造成南海爭端的利益相關方,為以後深度介入南海爭端,進而影響東亞地區秩序打下鋪墊。

  印度自實行“東向政策”以來,不斷加強與東南亞、東北亞國家的互動,積極參與東亞乃至亞太事務。2010年6月,印度外長克裡希納在韓國“外交安保研究院”發表演講,強調“‘向東看’政策歷經18年發展後,印度已經逐漸成為一個東亞國家”。

  隨著全球各大力量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亞太地區的權勢鬥爭不斷加劇,南海問題成為了某些國家參與亞太事務、遏制中國的戰略抓手。7月下旬,中國與東盟就《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落實方針達成共識,致使某些國家感到意外,它們對隨後出現的緩和局勢感到不自在。為遏制中國發展甚至損害亞洲和平崛起的大好形勢,它們希望南海局勢保持適度緊張,以為其介入並參與到塑造東亞地區秩序的進程中創造機會。一個明顯的實例就是印度媒體炒作“中印南海對峙事件”。

  7月末,印度軍艦“艾拉瓦特”號從芽莊進入北部灣地區,據稱受到中國海軍的“喊話”。但此事在時隔一個多月之後才為印度媒體爆出,並以“中印軍艦南海對峙”等聳人聽聞的“標題”吸引眼球,致使某些輿論大噪,指責中國在南海地區“咄咄逼人”、“妨礙”航行自由的聲音此起彼伏,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普拉卡什也趁機強調維護南海航行自由。其實,“艾拉瓦特”號軍艦進入北部灣地區,並不排除有進入中國海域的可能,而且該區域遠離南海航道,渲染“中國對進入中國海域船只的正常喊話”為“妨礙南海航行自由”實在是另有圖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