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季冰:推動文化體制改革應放鬆管制

http://www.CRNTT.com   2011-10-24 08:24:33  


資深評論人陳季冰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訊/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於10月15日至18日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的目標。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眼下確實到了必須重視文化建設的時候了。一方面文化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源泉,沒有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價值體系,社會便會失去凝聚力和動力,迷失前進的方向;另一方面,與我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球的地位相比,中國文化事業(產業)的落後狀況有目共睹,而這一潛力巨大的領域本身的開發,其意義絕不會亞於以往的國企改革、加入WTO等任何一項戰略性改革,將成為觸發又一輪全面繁榮的強大引擎。

  文化建設和發展,其根本目標,如全會公報中所指出,乃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而分解為當下的具體任務,即: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第三,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競爭中的軟實力。最終,都要落實在更多的優秀文化作品(產品)的創作(生產)上。

  要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歸根結底要靠重大的體制和機制改革。今天來看,文化體制的這一改革方向其實已十分明晰,那就是通過政府逐步放鬆行政管制的方式更好地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而政府自身則應當投入更多的資源、花更大的精力完善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讓公民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與其他領域相比,文化體制改革因其高度的特殊性而具有特殊的困難。首先,與國有企業改革一樣,文化市場也有一個所有制改革的問題;其次,文化單位還有一般國有企業所沒有的“事業編制”問題,這是中國獨有的歷史遺留問題;當然,最敏感和艱難的仍然是最後一點——意識形態的控制,也就是所謂“導向”把握問題,這有待於未來重大而持續的理論突破和實踐創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