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摩洛哥的漸進式改革能成功嗎

http://www.CRNTT.com   2011-11-02 10:29:54  


 
  儘管摩洛哥實行多黨制和議會選舉,但是國家的行政、立法、軍事和宗教大權都掌握在國王手中,事實上實行的是君主專制。國王依賴兩大支柱行使絕對權力:歷史上形成的國王作為政教合一國家領袖的神聖地位,以憲法規定的形式確立為國家的基本原則;傳統上圍繞王室形成的政治-宗教-軍事精英集團延續至今,被稱作“麥赫贊”(makhzen),他們組成親王室的政黨。

  根據摩洛哥1996年憲法的規定,國王有權任命首相和外交、內政、國防及宗教事務等部部長並批准其他部長人選的任命,有權確定議會議程、解散議會和宣布大選,武裝部隊總司令由國王本人擔任。憲法第19條還明確規定,國王即“信士們的長官”,擁有最高宗教權威,而這一權威在很大程度上與王室出身於聖裔家族有關。

  在多黨制議會政治中,國王扶持親王室的精英組成政黨,由這樣的政黨通過選舉組閣執政。2007年的議會選舉中,親王室的“獨立黨”(PI)成為議會第一大黨,該黨的阿巴斯.菲希出任首相。2007年,國王的政治顧問、內政部副部長福阿德.阿里.希馬特辭去公職參加議會選舉,成功當選議員。他出面組織了一個反對伊斯蘭主義政治勢力的政黨“傳統與現代黨”(PAM)。該黨在國王的支持下,從其他政黨吸納黨員,在2009年6月的地方議會選舉中,一舉贏得全國2.2萬個席位中的6000個席位,位居第一;執政的“獨立黨”贏得5292席。國王之所以支持組建“傳統與現代黨”,目的是通過強化親國王的力量,來應對伊斯蘭主義政治勢力的挑戰。

  在摩洛哥,伊斯蘭主義政治勢力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兩種,總體上都處於反對派的地位。體制內最主要的是“正義與發展黨”(PJD),體制外最主要的是“公正與善行會”。

  摩洛哥的伊斯蘭主義運動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的失敗成為激發伊斯蘭主義運動的導火索。很多伊斯蘭主義者認為,以色列的勝利是因為猶太人堅持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穆斯林只有通過強化信仰才能贏得勝利。在這一背景下,阿卜杜.卡里姆.穆提阿創立了“伊斯蘭青年運動”,該組織受到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強烈影響。

  20世紀80年代初,以阿卜杜.伊拉赫.本.基蘭為代表的一批伊斯蘭主義者改變政治立場,放棄暴力鬥爭的手段,接受憲法,接受國王作為最高宗教權威的地位。他們脫離“伊斯蘭青年運動”,其中一部分人組成“變革與革新運動”,1996年在與另一政黨合併後,變身為合法政黨並為政府所接受,1998年該黨更名為“正義與發展黨”(PJD);另一部分人則組成“變革與信主獨一運動”(MUR),保持宗教社會組織的身份,雖然始終未獲得官方認可,但其存在得到政府默認。“正義與發展黨”和“變革與信主獨一運動”保持二元一體的關係,作為政黨和社會組織分別存在、互相合作。在2007年的議會選舉中,“正義與發展黨”贏得46個席位,僅次於“獨立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