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阿拉伯之春”緣何走向“嚴冬”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11:35:30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訊/在突尼斯本.阿裡政權和埃及穆巴拉克政權在民眾抗議浪潮中應聲垮台之際,西方一度為缺乏民主土壤的中東所發生的變革歡欣鼓舞,並將擴展至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抗議浪潮稱之為“阿拉伯之春”,同時期待其他阿拉伯“獨裁政權”能繼續演繹“阿拉伯之春”的故事,進而使民主之花盛開在阿拉伯沙漠。

   但半年多過去了,“阿拉伯之春”不但沒有如西方所願進入“自由之夏”,反而演變成內戰、部族與宗教衝突、“基地”組織等恐怖勢力強勁反彈的“阿拉伯嚴冬”。美國《華盛頓觀察家報》近期在題為“什麼阿拉伯之春”的文章中悲觀地指出:“人們在春天耕種土地是為了讓新鮮蔬菜生根成長,可在當下的阿拉伯世界,西方花了不少錢,卻發現在這裡生根的只有政治壓迫和恐怖主義。”

  當前,利比亞局勢正在滑向前景難料的地面戰爭;埃及愈演愈烈的宗教衝突和抗議浪潮卷土重來的“二次革命”,以及穆斯林兄弟會日漸崛起的態勢,使其前景不容樂觀;也門正在因部落衝突和“基地”組織反彈而走向內戰;巴林的教派衝突仍在演繹沙特遜尼派和伊朗的什葉派的反覆較量;局勢膠著的叙利亞在今年的“恥辱日”(6月5日,因1967年戈蘭高地被以色列占領而設立)在戈蘭高地與以色列發生近年來最大的、導致數百人傷亡的流血衝突;“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受美國擊斃拉登刺激,正在阿拉伯世界東翼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掀起針對巴基斯坦和北約的襲擊狂潮。

  因此,在布熱津斯基所謂的從南亞經中東至北非大西洋(600558,股吧)沿岸的“動蕩弧地帶”,局勢大有進一步動蕩的可能。在此背景下,以內戰、部族與教派對抗、恐怖活動為表現形式的“阿拉伯嚴冬”,正在“動蕩弧地帶”引發衝突與暴力並存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以致多數西方媒體也愈發在“阿拉伯嚴冬”的寒氣中倍感悲觀與無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